苏北沿海防护林优化模式选择及其应用
引言 | 第1-9页 |
上篇 沿海防护林优化模式的选择 | 第9-34页 |
第一章 沿海防护林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沿海防护林生态及生态效益研究 | 第9-12页 |
·海防林生物量及生产力 | 第9页 |
·沿海环境对海防林的影响 | 第9-10页 |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区域性气候效应 | 第10页 |
·海防林降盐改土功能及效益 | 第10-11页 |
·海防林护堤功能和效益 | 第11-12页 |
·增加生物多样性 | 第12页 |
·沿海农田林网综合效益研究 | 第12页 |
·沿海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和模式优化的研究 | 第12-13页 |
·沿海农田林网复合结构及优化模式 | 第12-13页 |
·海江河堤防护林的结构配置及优化模式 | 第13页 |
·沿海防护林体系树种选择的研究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试验材料和设计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标准地调查 | 第15页 |
·不同沿海防护林模式生物量测定 | 第15-16页 |
·解析木分析 | 第16页 |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16页 |
·林带疏透度测定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8-31页 |
·沿海防护林基本特征 | 第18页 |
·不同模式沿海防护林的生物量分析 | 第18-21页 |
·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 | 第18-19页 |
·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 | 第19-21页 |
·总生物量及其组成 | 第21页 |
·不同模式防护林造林树种的生长规律研究 | 第21-23页 |
·树高生长规律分析 | 第21-22页 |
·材积生长规律分析 | 第22-23页 |
·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 第23-29页 |
·土壤容重分析 | 第23-24页 |
·土壤含水量分析 | 第24-25页 |
·土壤含盐量分析 | 第25-26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 | 第26页 |
·土壤全氮含量分析 | 第26-28页 |
·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 | 第28-29页 |
·pH值分析 | 第29页 |
·不同模式防护林林带疏透度的测定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1-34页 |
·主要结论 | 第31-32页 |
·不同模式沿海防护林的生物量 | 第31页 |
·不同模式海防林造林树种的生长规律 | 第31页 |
·不同模式海防林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31-32页 |
·不同模式防护林林带的疏透度 | 第32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32-34页 |
·一线海堤造林设计 | 第32页 |
·二线、三线海堤造林设计 | 第32-33页 |
·关于沿海防护林研究的建议 | 第33-34页 |
下篇 大丰上海农场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设计 | 第34-66页 |
第五章 上海农场防护林设计概述 | 第34-38页 |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 第34页 |
·农田防护林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4页 |
·造林地立地条件分析 | 第34-35页 |
·盐碱土改良措施 | 第35页 |
·造林树种的选择 | 第35-36页 |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 第35-36页 |
·造林树种的选择 | 第36页 |
·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 | 第36-38页 |
·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 | 第37-38页 |
第六章 上海农场防护林规划设计图例 | 第38-62页 |
·主干道路造林设计图例 | 第38-53页 |
·主要沟渠林带规划设计图例 | 第53-56页 |
·农田林网规划设计图例 | 第56-62页 |
第七章 苗木和经费概算 | 第62-63页 |
·苗木数量概算 | 第62页 |
·经费概算 | 第62-63页 |
第八章 分年度实施计划 | 第63-64页 |
第九章 农场生态林业建设效益的估算 | 第64-66页 |
·经济效益估算 | 第64-65页 |
·生态效益估算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