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21页 |
| ·引言 | 第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载荷识别研究现状及基本理论 | 第10-19页 |
| ·载荷识别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载荷识别的基本理论 | 第12-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 2 比例/非比例阻尼体系平稳随机载荷识别的逆虚拟激励法 | 第21-51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5页 |
| ·单点激励或单源多点同相位激励的虚拟激励法 | 第22-23页 |
| ·单源多点异相位激励的虚拟激励法 | 第23页 |
| ·一般多点任意相干激励的虚拟激励法 | 第23-24页 |
| ·虚拟激励法的求解特点 | 第24-25页 |
| ·比例阻尼体系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分析 | 第25-26页 |
| ·比例阻尼体系随机载荷识别的逆虚拟激励分析 | 第26-44页 |
| ·各激励间完全相干的逆虚拟激励法 | 第26-28页 |
| ·各激励间部分相干的逆虚拟激励法 | 第28页 |
| ·逆虚拟激励法对各种不同响应谱密度的具体应用 | 第28-31页 |
| ·逆虚拟激励法识别荷载功率谱的反演步骤 | 第31-44页 |
| ·非比例阻尼体系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分析 | 第44-45页 |
| ·非比例阻尼体系随机载荷识别的逆虚拟激励分析 | 第45-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3 平稳随机荷载识别问题的试验研究 | 第51-88页 |
| ·引言 | 第51-54页 |
| ·钢质悬臂梁试验 | 第54-72页 |
| ·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 ·试验系统组成及测试原理 | 第55-58页 |
| ·计算机模拟选择响应的测点 | 第58-63页 |
| ·载荷识别试验验证 | 第63-69页 |
| ·阻尼对识别精度的影响 | 第69-71页 |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71-72页 |
| ·有机玻璃框架载荷识别试验 | 第72-77页 |
| ·试验系统组成及测试原理 | 第72页 |
| ·载荷识别试验结果 | 第72-7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6-77页 |
| ·有机玻璃框架载荷识别试验 | 第77-87页 |
| ·试验介绍 | 第77页 |
| ·仿真模拟响应测点的选择 | 第77-85页 |
| ·响应测量点数的影响 | 第85-86页 |
| ·试验结果总结 | 第86-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4 动态荷载识别精细分析算法原理及仿真计算 | 第88-121页 |
| ·引言 | 第88页 |
| ·精细积分法的基本思想及常用积分格式 | 第88-91页 |
| ·结构动态荷载识别精细分析算法原理 | 第91-96页 |
| ·单输入单输出问题 | 第91-92页 |
| ·多输入多输出问题 | 第92-96页 |
| ·随机激励的功率谱分析 | 第96-97页 |
| ·动态荷载识别精细分析数值仿真模拟 | 第97-120页 |
| ·小结 | 第120-121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 ·总结 | 第121-122页 |
| ·展望 | 第122-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30-13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131-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