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3页 |
临床研究 | 第13-21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随机分组 | 第14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三) 观察指标和方法 | 第15-16页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6页 |
(五) 统计学处理 | 第16页 |
三、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一) 性别情况 | 第16-17页 |
(二) 年龄分布情况 | 第17页 |
(三) 病程分布情况 | 第17页 |
四、 研究结果 | 第17-21页 |
(一) 两组总疗效 | 第17-18页 |
(二)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 | 第18页 |
(三) 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积分(VAS)变化情况 | 第18页 |
(四) 治疗前后两组直腿抬高试验变化情况 | 第18-19页 |
(五) 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疗效分析 | 第19页 |
(六) 治疗组内四种不同中医辩证分型疗效比较 | 第19-21页 |
讨论 | 第21-33页 |
一、 从中医理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 第21-23页 |
(一)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1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21-23页 |
(三) 治疗原则 | 第23页 |
二、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的认识 | 第23-26页 |
(一) 机械受压学说 | 第23-24页 |
(二) 化学神经根炎学说 | 第24-25页 |
(三) 自体免疫学说 | 第25-26页 |
三、 推拿手法分析 | 第26-27页 |
(一) 软组织类手法 | 第26-27页 |
(二) 运动关节类手法 | 第27页 |
四、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评价 | 第27-28页 |
五、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探讨 | 第28-33页 |
(一) 抗炎和镇痛 | 第29-30页 |
(二) 改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消除血液微凝态 | 第30-31页 |
(三) 免疫调节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附录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综述 | 第39-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