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中国对虾免疫相关基因和性别相关核酸片段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页
   ·前言第9-12页
   ·甲壳动物的免疫机制第12-19页
     ·表层屏障第12页
     ·细胞性防御第12-14页
     ·体液性防御第14-19页
   ·对虾免疫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第19-26页
     ·差异显示反转录(DDRT,Differential-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第19-20页
     ·cDNA 消减杂交技术第20-21页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第21页
     ·构建cDNA 文库第21-22页
     ·直接差异cDNA 测序法(Direct differentia1 cDNA sequencing)第22页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第22页
     ·基因芯片第22-24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第24页
     ·单链构相分析(SSCA,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第24页
     ·其它第24-26页
   ·与大规模EST 测序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第26-31页
     ·高度自动化的实验数据的获得、加工和整理第26页
     ·序列片段的拼接以及表达图第26-27页
     ·基因功能注释(Annotation)第27-31页
   ·甲壳动物的性别控制及研究方法第31-33页
第二章 中国对虾性别相关核酸片段的初步研究第33-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总RNA 提取第34-35页
     ·DNaseI 处理总RNA第35页
     ·RNA 反转录第35页
     ·双随机引物对反转录产物的PCR 扩增第35-36页
     ·总DNA 提取第36页
     ·双随机引物对中国对虾基因组DNA 的扩增第36-37页
   ·结果第37-39页
     ·RNA 的反转录及其双随机引物对RNA 反转录产物的扩增第37页
     ·双随机引物对中国对虾基因组DNA 的扩增第37-39页
   ·分析与讨论第39-41页
     ·双随机引物差异显示的结果第39页
     ·中国对虾基因组随机引物扩增的差异第39-40页
     ·改良后的mRNA 差异显示技术第40页
     ·双随机引物对基因组的扩增第40-41页
第三章 中国对虾cDNA 文库的构建第41-54页
   ·材料与方法第41-50页
     ·总RNA 提取第41-42页
     ·无RNase 的DNaseI 处理总RNA第42页
     ·总RNA 浓度、完整度检测及mRNA 的分离、检测第42-43页
     ·cDNA 第一链的合成第43-44页
     ·cDNA 第二链的合成第44页
     ·cDNA 双链的检测第44页
     ·cDNA 双链的补平双链及沉淀第44-45页
     ·对cDNA 双链进行磷酸化第45页
     ·cDNA 双链EcoR I 接头的酶切第45-46页
     ·适当大小cDNA 双链的回收第46页
     ·连接载体的制备第46-47页
     ·cDNA 的连接与质粒文库的电转化第47-50页
   ·结果第50-52页
     ·总RNA 浓度及完整度的检测结果第50页
     ·双链完整度检测结果第50页
     ·cDNA 中基因组污染的检测结果第50-51页
     ·载体回收结果第51页
     ·cDNA 文库连接转化后的电泳检测第51-52页
   ·分析与讨论第52-54页
第四章 中国对虾ESTs 大规模测序第54-63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8页
     ·质粒DNA 的大规模提取及其测序模板的制备第54-56页
     ·测序第56-58页
   ·结果第58-61页
     ·cDNA 文库部分质粒DNA 电泳检测结果第58页
     ·测序原始数据经Phred 程序处理后的部分结果第58-61页
   ·分析与讨论第61-63页
第五章 中国对虾ESTs 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3-85页
   ·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序列拼接第63-64页
     ·基因注释(gene annotation)第64页
     ·对虾ESTs 序列中简单重复序列(SSR)的收集第64-66页
   ·结果第66-76页
     ·测序进程分析和 ESTs 数据拼接第66页
     ·基因注释第66-68页
     ·已知基因的分析第68-73页
     ·对虾cDNA 数据中SSR 的数量第73-74页
     ·未知基因的功能预测结果第74-76页
   ·分析与讨论第76-85页
     ·序列拼接的软件第76页
     ·关于测序进程Sequence Process第76-77页
     ·关于基因注释第77-82页
     ·代谢途径第82-83页
     ·数据中的微卫星第83-85页
第六章 WSSV 感染中国对虾抑制性PCR 消减杂交cDNA 文库的构建第85-101页
   ·材料与方法第85-95页
     ·感染实验及其实验材料的收集第85-86页
     ·WSSV 感染效果的检测第86页
     ·cDNA 消减文库构建实验步骤第86-95页
   ·结果第95-99页
     ·感染实验前后实验材料的WSSV 检测第95页
     ·总RNA 的检测结果第95页
     ·RsaI 的酶切结果第95-96页
     ·接头连接效果的检测结果第96-97页
     ·第一次PCR 的扩增结果第97页
     ·第二次PCR 的扩增结果第97-98页
     ·第二次PCR 产物纯化后电泳结果第98页
     ·消减文库阳性克隆PCR 验证结果第98-99页
   ·分析与讨论第99-101页
第七章 中国对虾cDNA 芯片的构建及初步试验第101-149页
   ·材料与方法第101-106页
     ·芯片上所点制克隆的来源第102页
     ·点制芯片所用基因的筛选第102-103页
     ·目的基因片段的PCR 扩增及其PCR 产物的纯化第103页
     ·芯片的点制及芯片点制后的处理第103-104页
     ·总RNA 的提取第104页
     ·预杂交及RNA 探针的制备第104-105页
     ·杂交、杂交后处理及杂交结果检测第105-106页
   ·结果第106-123页
     ·cDNA 文库、正反向消减文库质粒纯化和PCR 检测及作为杂交探针的总RNA 检测第106-108页
     ·WSSV 感染六小时组织芯片杂交实验结果第108-112页
     ·WSSV 发病后濒死对虾组织芯片杂交实验第112-117页
     ·WSSV 感染六小时组织和WSSV 发病后濒死对虾组织两组芯片杂交实验的叠加结果第117-123页
   ·分析与讨论第123-149页
     ·材料方法对结果的影响第123-124页
     ·WSSV 感染后六小时和WSSV 感染后濒死对虾组织中表达趋势(上下调节)一致的基因及其调节幅度第124-134页
     ·消减文库中两组(4 张)芯片实验表达趋势(上下调节)一致的基因及其调节幅度第134-137页
     ·EST 数据库中WSSV 感染六小时组织和WSSV 发病后濒死对虾组织表达趋势(上下调节)不一致的基因第137-147页
     ·芯片杂交结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71页
致谢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TO与中国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基于分布式产品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