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 绪论 | 第1-13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8-9页 |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剪力墙试验研究的历史概况 | 第9-10页 |
·墙体改革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试验设计概况 | 第13-20页 |
·试验目的 | 第13页 |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13-18页 |
·建筑原型 | 第13页 |
·相似关系 | 第13页 |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13-16页 |
·材性状况 | 第16-18页 |
·加荷方法 | 第18-20页 |
·竖向荷载 | 第18页 |
·水平荷载 | 第18-20页 |
3 拟动力试验 | 第20-41页 |
·概述 | 第20-21页 |
·等效单质点法原理 | 第21-23页 |
·拟动力试验初始参数的确定 | 第23-28页 |
·结构的质量矩阵 | 第23-24页 |
·结构的初始刚度矩阵 | 第24-25页 |
·结构的初始刚度矩阵 | 第25-26页 |
·结构的振型 | 第26-28页 |
·拟动力试验结果 | 第28-41页 |
·50gal阶段 | 第28-29页 |
·100gal阶段 | 第29-31页 |
·200gal阶段 | 第31-33页 |
·400gal阶段 | 第33-37页 |
·800gal阶段 | 第37-41页 |
4 拟动力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结构的振型 | 第41-42页 |
·结构的周期和频率 | 第42-43页 |
·动力系数β | 第43-45页 |
·结构的位移反应 | 第45-46页 |
·结构的顶点加速度反应 | 第46页 |
·结构的基底剪力时程 | 第46页 |
·裂缝及破坏形态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拟静力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结构的位移反应 | 第48页 |
·结构的基底剪力 | 第48-49页 |
·裂缝及破坏形态 | 第49-52页 |
·南、北墙上裂缝开展情况 | 第49页 |
·东、西墙上裂缝开展情况 | 第49页 |
·2轴内墙上裂缝开展情况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53-71页 |
·结构的滞回特性研究 | 第53-57页 |
·结构的滞回曲线 | 第53-56页 |
·结构的耗能系数 | 第56-57页 |
·结构的骨架曲线和延性研究 | 第57-60页 |
·滞回曲线的骨架曲线及特征点的确定方法 | 第57-59页 |
·各特征点的荷载、变形及延性系数 | 第59-60页 |
·结构的变形性能研究 | 第60-63页 |
·结构的整体位移 | 第60-61页 |
·结构的层间转角 | 第61-62页 |
·结构的变形验算 | 第62-63页 |
·结构的刚度退化及其规律研究 | 第63-64页 |
·结构中钢筋应变情况 | 第64-69页 |
·连梁 | 第64-65页 |
·剪力墙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7 空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71-101页 |
·抗震设计目标 | 第71页 |
·空心剪力墙结构抗震计算方法 | 第71-72页 |
·地震作用计算 | 第72-74页 |
·模型结构周期的估算 | 第72-73页 |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 第73-74页 |
·计算实例 | 第74-101页 |
·基本假定 | 第74-76页 |
·重力荷载计算 | 第76页 |
·地震作用计算 | 第76-79页 |
·风荷载计算及地震作用计算比较 | 第79-80页 |
·剪力墙的计算 | 第80-99页 |
·空心剪力墙结构与普通剪力墙结构的对比 | 第99-101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附图1 | 第103-106页 |
附图2 | 第106-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