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第1-55页 |
第一章 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 第15-29页 |
1 基因工程技术概述 | 第15-19页 |
·基因工程的定义 | 第15页 |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 第15-16页 |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基因工程技术的特点 | 第17页 |
·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 第17-19页 |
2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 第19页 |
3 动物基因工程技术 | 第19-24页 |
·转基因动物 | 第19-24页 |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 | 第24页 |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开辟人类所需的新食品源 | 第24页 |
4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基因工程技术在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高技术制药工业的发展 | 第25页 |
·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 | 第25-26页 |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治疗的进展 | 第26页 |
5 基因工程技术在开发能源和解决污染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6 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 第27页 |
7 基因工程技术在信息领域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8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发展概况 | 第29-41页 |
1 基因工程药物研制的原理、技术路线和特点 | 第29-30页 |
2 基因工程药物关键技术的发展 | 第30-32页 |
·基因克隆技术 | 第30页 |
·基因表达技术 | 第30页 |
·基因测序技术 | 第30页 |
·基因合成技术 | 第30-31页 |
·多肽合成与测序技术 | 第31页 |
·基因扩增技术 | 第31页 |
·基因转移技术 | 第31页 |
·噬菌体呈现系统 | 第31页 |
·转基因动植物研究有重大突破 | 第31-32页 |
·蛋白质工程技术 | 第32页 |
3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的程序 | 第32-36页 |
·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原则 | 第32页 |
·基因工程药物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32-33页 |
·基因工程药物目的基因的改造 | 第33页 |
·对已发现基因的药物开发 | 第33-34页 |
·表达系统的构建及筛选 | 第34-36页 |
·产品纯化 | 第36页 |
4 国内外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现状 | 第36-41页 |
·国外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现状 | 第36-38页 |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现状 | 第38-40页 |
·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生物素的应用研究概况 | 第41-45页 |
1 生物素能提高胴体质量和改善肉质 | 第41页 |
2 生物素能改善母畜的繁殖性能 | 第41-42页 |
3 生物素可以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 第42-43页 |
4 生物素可以减少家畜蹄病的发生 | 第43页 |
5 生物素在核酸探针标记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6 生物素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生物素的生物合成及基因调控研究概况 | 第45-55页 |
1 生物素生物合成操纵子基因的结构及排序 | 第45-47页 |
2 生物素生物合成技术路线 | 第47页 |
3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 | 第47-48页 |
4 生物素生物合成操纵子基因的表达效果及产量 | 第48-49页 |
5 生物素生物合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55页 |
·研究生物素生物合成的菌种选择 | 第49-50页 |
·如何提高生物素操纵子基因的表达效率 | 第50-51页 |
·生物素高效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1-55页 |
实验研究 | 第55-124页 |
第一章 枯草杆菌生物素操纵子基因的克隆 | 第56-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70页 |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第58-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7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7页 |
·枯草杆菌asl.1094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70-72页 |
·枯草杆菌生物素操纵子基因的PCR扩增 | 第72-73页 |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分段PCR产物的克隆及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73-74页 |
·两种转化方法对生物素操纵子基因转化的效果 | 第74页 |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74-77页 |
3 讨论 | 第77-84页 |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77-79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79-81页 |
·PCR产物的克隆策略及酶切鉴定 | 第81-82页 |
·asl.1094菌株生物素操纵子bio-1片段的质粒不稳定性分析 | 第82页 |
·asl.1094菌株生物素操纵子基因序列分析 | 第82-84页 |
第二章 枯草杆菌部分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 第84-9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8页 |
·实验材料 | 第84页 |
·实验方法 | 第84-8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8-90页 |
·枯草杆菌asl.1094菌株基因组DNA及Bluescript SKM13载体的完全酶切消化及纯化回收 | 第88页 |
·基因组DNA与Bluescript SKM13载体酶切产物的连接及转化 | 第88-89页 |
·枯草杆菌部分基因组文库的筛选 | 第89页 |
·阳性克隆子重组质粒的提取、酶切鉴定及测序 | 第89-90页 |
·asl.1094菌株生物素操纵子基因5.1kb亚克隆的序列分析 | 第90页 |
3 讨论 | 第90-93页 |
·枯草杆菌部分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90-91页 |
·部分基因组文库的筛选 | 第91-92页 |
·asl.1094菌株生物素操纵子基因亚克隆片段序列的分析 | 第92-93页 |
第三章 枯草杆菌asl.1094菌株生物素操纵子基因序列的改造 | 第93-11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3-98页 |
·实验材料 | 第93-94页 |
·实验方法 | 第94-9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8页 |
·bio-2序列Skip PCR扩增 | 第98页 |
·bio-2序列Skip PCR产物的克隆及酶切鉴定 | 第98-99页 |
·bio-2序列Skip PCR产物克隆质粒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99-100页 |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bio-2序列改造后的连接 | 第100-101页 |
·asl.1094菌株生物素操纵子基因bio-3序列改造 | 第101-103页 |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bio-1’片段与改造后的bio-2’片段和bio-3’片段的连接 | 第103-106页 |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转化质粒的PCR检测 | 第106-108页 |
3 讨论 | 第108-111页 |
·枯草杆菌生物素操纵子基因序列的改造 | 第108-110页 |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序列改造后的连接 | 第110-111页 |
第四章 改造后的枯草杆菌生物素操纵子基因的功能表达检测 | 第111-11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1-113页 |
·实验材料 | 第111-1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1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3-116页 |
·bio-2’片段与pRSET B Vector的连接及转化 | 第113-114页 |
·bio operon BamHI-KpnI片段与pRSET B Vector的连接及转化 | 第114页 |
·转化后大肠杆菌生物素缺陷株菌落的二次筛选 | 第114-115页 |
·转化大肠杆菌生物素缺陷株后的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115-116页 |
3 讨论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枯草杆菌生物素操纵子bioW和bioB基因的诱导表达 | 第117-1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7-1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17-1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18-1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9-123页 |
·bioW和bloB基因的PCR扩增 | 第119-120页 |
·bioW和bioB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120-121页 |
·bioB基因的功能表达检测 | 第121-122页 |
·bioW和bioB基因的诱导表达 | 第122-123页 |
3 讨论 | 第123-124页 |
结论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6页 |
附件1: 枯草杆菌生物素操纵子基因亚克隆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46-1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6-148页 |
·实验材料 | 第146页 |
·实验方法 | 第146-148页 |
2 结果 | 第148-149页 |
·枯草杆菌生物素操纵子基因4个亚克隆的PCR扩增 | 第148页 |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4个亚克隆片段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148-149页 |
·生物素操纵子基因4个亚克隆的序列分析 | 第149页 |
3 讨论 | 第149-150页 |
附件2: 枯草杆菌生物素操纵子基因4个亚克隆片段序列 | 第150-164页 |
作者简介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