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问题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2 基础设施证券化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第2章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第11-20页
 2.1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第11-13页
  2.1.1 资产证券化的涵义第11页
  2.1.2 资产证券化的原理第11-12页
  2.1.3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特点第12-13页
 2.2 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第13-15页
  2.2.1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第13-15页
  2.2.2 资产证券化运行程序第15页
 2.3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工具第15-20页
  2.3.1 过手证券第15-17页
  2.3.2 抵押贷款债券第17-18页
  2.3.3 转付证券第18-20页
第3章 基础设施证券化的融资模式第20-36页
 3.1 基础设施证券化的理论依据第20-21页
 3.2 基础设施开发贷款证券化第21-31页
  3.2.1 基础设施开发贷款证券化的涵义和基本结构第21页
  3.2.2 基础设施开发贷款证券化的证券设计第21-29页
  3.2.3 基础设施开发贷款证券定价分析第29-31页
 3.3 基础设施产权权益证券化第31-34页
  3.3.1 基础设施产权权益证券化的涵义和基本机构第31页
  3.3.2 基础设施产权权益证券化与市政融资第31-34页
 3.4 基础设施融资离岸证券化模式第34-36页
  3.4.1 项目公司的选择第34页
  3.4.2 融资结构设计第34-36页
第4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和风险控制第36-46页
 4.1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第36-38页
  4.1.1 环境风险第36-37页
  4.1.2 运作风险第37页
  4.1.3 特殊风险第37-38页
 4.2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评价第38-42页
  4.2.1 政治风险评价第38页
  4.2.2 运作风险评价第38-41页
  4.2.3 特殊风险评价第41-42页
 4.3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规避第42-46页
  4.3.1 环境风险规避第42-43页
  4.3.2 运作风险规避第43-44页
  4.3.3 建设项目特有风险规避第44-46页
第5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前景探讨第46-64页
 5.1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第46-48页
  5.1.1 缓解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短缺压力的迫切需要第46页
  5.1.2 降低项目融资成本的需要第46-47页
  5.1.3 有融资方式优化的需要第47页
  5.1.4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第47-48页
 5.2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第48-50页
  5.2.1 有国际资本市场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第48页
  5.2.2 有国家财政政策性融资的有力配合第48页
  5.2.3 我国已有了部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初步经验第48-49页
  5.2.4 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基础设施证券化融资的外部条件第49页
  5.2.5 有大量潜在的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第49-50页
  5.2.6 我国券商的逐步成熟为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第50页
 5.3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制约因素第50-52页
  5.3.1 基础设施项目的服务价格偏低,影响其未来的现金流量第51页
  5.3.2 法律、会计和税收障碍第51页
  5.3.3 中介服务机构的约束第51-52页
 5.4 基础设施证券化环境的培育第52-55页
  5.4.1 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第52-53页
  5.4.2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第53-54页
  5.4.3 规范发展国内中介服务第54页
  5.4.4 积极成立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机构第54-55页
  5.4.5 积极引导投资者,提高其素质第55页
  5.4.6 尽快规范基础设施的收费第55页
 5.5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和操作第55-64页
  5.5.1 基础设施开发贷款证券化与产权权益证券化的比较第55-58页
  5.5.2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第58-61页
  5.5.3 我国基础设施证券化融资的操作程序构想第61-62页
  5.5.4 几点建议第62-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R技术检测猪源沙门氏菌链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基因(aadA、aadB)的研究
下一篇:王牌车辆公司重型汽车营销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