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相似容错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其验证技术研究
一、引言 | 第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二、软件容错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15-38页 |
·几个术语 | 第15-16页 |
·容错的概念 | 第16-18页 |
·符号系统T/S/H定义 | 第18页 |
·相似余度计算机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相似余度计算机的可靠性 | 第18-19页 |
·相似余度计算机的问题 | 第19-22页 |
·容错软件技术 | 第22-28页 |
·恢复块技术 | 第22-24页 |
·N版本编程技术 | 第24-25页 |
·一种新的软件容错结构—NR容错软件结构 | 第25-28页 |
·国际上大学对容错软件的研究 | 第28-30页 |
·N版本编程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30-35页 |
·用非相似余度结构实现的免维修计算机系统 | 第30-32页 |
·B777的基本飞行系统 | 第32-34页 |
·其他系统应用 | 第34-35页 |
·我国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三、非相似余度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63页 |
·系统规范设计 | 第38-39页 |
·NVFT容错计算机体系结构 | 第39-45页 |
·系统硬件结构 | 第40-41页 |
·非相似余度计算机软件结构 | 第41-44页 |
·NVFT系统的虚拟机层次 | 第44-45页 |
·关键技术讨论 | 第45-60页 |
·三余度非相似的32位计算机系统硬件设计 | 第46页 |
·NVFT系统管理软件 | 第46-54页 |
·系统调度管理程序 | 第47-48页 |
·同步 | 第48-53页 |
·同步策略及选择 | 第48-50页 |
·同步算法 | 第50-51页 |
·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讨论 | 第51-53页 |
·通讯 | 第53-54页 |
·软件总线 | 第54页 |
·NVFT的余度管理软件 | 第54-59页 |
·容错计算机的监控面的选择 | 第54-55页 |
·交叉表决点CCP及表决向量CCV的选取 | 第55-56页 |
·版本输出数据的表决和监控 | 第56-57页 |
·系统故障恢复 | 第57-59页 |
·瞬态故障的自动恢复 | 第57-58页 |
·永久故障的恢复 | 第58页 |
·前向恢复和后向恢复 | 第58-59页 |
·非相似容错计算机的应用程序 | 第59-60页 |
·设计的相异性保证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四、容错软件的可靠性评价 | 第63-83页 |
·软件及容错软件的可靠性 | 第63-67页 |
·软件的可靠性 | 第63-66页 |
·N版本编程技术软件的可靠性分析 | 第66-67页 |
·容错软件可靠性的分析方法 | 第67-72页 |
·利用故障树对容错软件分析方法 | 第68-69页 |
·使用动态故障树对容错软件进行分析 | 第69-71页 |
·Markov链分析方法 | 第71-72页 |
·对NVFT的可靠性评价 | 第72-82页 |
·对NVFT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 第72-77页 |
·硬件失效故障树模型 | 第73-74页 |
·相似余度考虑硬件和软件失效时的故障树模型 | 第74页 |
·非相似余度计算机只考虑软件失效的故障树模型 | 第74-75页 |
·非相似余度计算机的故障树模型 | 第75-77页 |
·根据试验数据对NVFT系统可靠性的分析 | 第77-79页 |
·NVFT系统的马尔可夫模型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五、非相似余度计算机的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 第83-98页 |
·故障注入及故障模式研究 | 第83-94页 |
·故障注入方法研究 | 第84-88页 |
·硬件故障注入 | 第84-85页 |
·软件故障注入 | 第85-88页 |
·静态软件故障注入 | 第85-86页 |
·动态软件故障注入 | 第86-88页 |
·故障模式研究 | 第88-91页 |
·故障注入的时间特性 | 第89-91页 |
·注入故障持续时间 | 第89-90页 |
·故障触发 | 第90-91页 |
·不同种类故障的注入要求 | 第91-94页 |
·模拟量输入故障 | 第91-92页 |
·离散量输入故障 | 第92页 |
·通讯系统故障 | 第92-93页 |
·数字量故障注入 | 第93-94页 |
·故障注入后的信息处理要求 | 第94页 |
·飞行试验验证 | 第94-96页 |
·地面品模台试验 | 第95-96页 |
·搭机试飞试验 | 第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六、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 第98-99页 |
七、结论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博士期间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著作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