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菊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ipt基因的导入

中英文摘要第1-8页
一. 文献综述第8-18页
 1.1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概况第8-13页
  1.1.1 载体介导转化法第8-11页
   1.1.1.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8-10页
    1.1.1.1.1 Ti质粒的结构及改造第9页
    1.1.1.1.2 T-DNA整合机理第9-10页
   1.1.1.2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第10页
   1.1.1.3 其他载体介导的遗传转化第10-11页
  1.1.2 DNA直接导入法第11-13页
   1.1.2.1 基因枪法第11页
   1.1.2.2 PEG法第11页
   1.1.2.3 脂质体法第11-12页
   1.1.2.4 电激法第12页
   1.1.2.5 超声波法第12页
   1.1.2.6 显微注射法第12页
   1.1.2.7 微束激光穿刺法第12-13页
   1.1.2.8 碳化硅纤维介导法第13页
  1.1.3 种质系统转化法第13页
 1.2 花卉基因工程研究概况第13-15页
  1.2.1 花色基因工程研究概况第14页
  1.2.2 花型基因工程研究概况第14页
  1.2.3 切花保鲜研究概况第14-15页
 1.3 菊花研究概况第15-16页
  1.3.1 菊花组织培养第16页
  1.3.2 遗传转化第16页
 1.4 Ipt基因的作用第16-18页
二. 引言第18-20页
三. 材料和方法第20-26页
 3.1 材料第20-21页
  3.1.1 植物材料第20页
  3.1.2 农杆菌菌株及质粒与基因第20页
  3.1.3 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第20页
  3.1.4 常用溶液第20-21页
  3.1.5 基本培养基第21页
   3.1.5.1 细菌培养基第21页
   3.1.5.2 植物培养基第21页
 3.2 试验方法第21-26页
  3.2.1 培养条件第21-22页
  3.2.2 无菌材料的获得第22页
  3.2.3 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2页
   3.2.3.1 幼叶再生体现的建立第22页
   3.2.3.2 叶龄对再生的影响第22页
   3.2.3.3 基因型对再生的影响第22页
   3.2.3.4 预培养对再生的影响第22页
   3.2.3.5 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2页
  3.2.4 转化方法和转化条件的优化第22-24页
   3.2.4.1 选择压及头孢霉素浓度的确定第22-23页
    3.2.4.1.1 选择压的确定第22页
    3.2.4.1.2 头孢霉素对再生的影响第22-23页
    3.2.4.1.3 卡那霉素对生根的影响第23页
   3.2.4.2 农杆菌的培养与活化第23页
   3.2.4.3 转化方法第23页
   3.2.4.4 转化方法的优化第23-24页
    3.2.4.4.1 感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23页
    3.2.4.4.2 共培养对转化的影响第23页
    3.2.4.4.3 延迟筛选对转化的影响第23-24页
    3.2.4.4.4 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的影响第24页
  3.2.5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方法第24-26页
   3.2.5.1 卡那霉素抗性生根检测第24页
   3.2.5.2 目的基因的PCR检测第24-25页
    3.2.5.2.1 CTBA法提取植物总DNA第24页
    3.2.5.2.2 质粒DNA快速抽提法第24-25页
    3.2.5.2.3 PCR检测第25页
   3.2.5.3 园艺形状的分析检测第25-26页
四. 结果与分析第26-36页
 4.1 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6-29页
  4.1.1 幼叶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6-27页
  4.1.2 叶龄对再生的影响第27页
  4.1.3 叶龄对再生的影响第27页
  4.1.4 基因型对再生的影响第27-28页
  4.1.5 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8-29页
 4.2 转化条件的建立及优化第29-34页
  4.2.1 选择压及抑菌浓度的确定第29-32页
   4.2.1.1 头孢霉素(Cef)对再生的影响第29-30页
   4.2.1.2 卡那霉素对再生的影响第30-31页
   4.2.1.3 卡那霉素对生根的影响第31-32页
  4.2.2 转化方法的优化第32-34页
   4.2.2.1 感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32页
   4.2.2.2 共培养对转化的影响第32-33页
   4.2.2.3 延迟筛选对转化的影响第33-34页
   4.2.2.4 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的影响第34页
 4.3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方法第34-36页
  4.3.1 卡那霉素抗性生根检测第34-35页
  4.3.2 目的基因的PCR检测第35页
  4.3.3 园艺性状的观察分析第35-36页
五. 讨论第36-39页
 5.1 菊花基因型对再生能力的影响第36页
 5.2 激素组合在再生中的作用第36-37页
 5.3 抗生素在遗传转化中的作用第37页
 5.4 生根筛选在遗传转化中的作用第37-38页
 5.5 Ipt基因对菊花园艺性状的影响第38-39页
六. 小结第39-40页
七. 致谢第40-41页
八.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缩略词表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常妊娠妇女卵泡休止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下一篇: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