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4页 |
·气力输送的含义及气力输送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11页 |
·气力输送的特点 | 第11-12页 |
·气力输送的发展 | 第12-13页 |
·气力输送的应用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气力输送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 第14-22页 |
·连续输送的分类 | 第14-15页 |
·气力输送方式的分类 | 第15-16页 |
·气力输送过程中流体力学特性的研究 | 第16-22页 |
·颗粒速度与浓度分布 | 第16-18页 |
·流型的研究 | 第18-19页 |
·流态图和转捩速度 | 第19页 |
·压降模型 | 第19-22页 |
·气力输送的数值研究 | 第22-30页 |
·Euler坐标系下湍流气体相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2-24页 |
·双流体模型 | 第24-27页 |
·颗粒轨道模型 | 第27页 |
·相间耦合问题 | 第27-29页 |
·颗粒间相互作用 | 第29-30页 |
·存在问题、本文研究内容以及目的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密相悬浮气力输送的中试实验 | 第31-42页 |
·实验 | 第31-32页 |
·实验装置以及实验过程描述 | 第31-32页 |
·输送管路和输送物料 | 第32页 |
·测试手段 | 第32-34页 |
·测控系统 | 第32-33页 |
·颗粒速度的测量 | 第33页 |
·气体流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物料输送量的测定 | 第34页 |
·气力输送过程分析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不同气速下,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流型的分析 | 第35-37页 |
·物料输送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流型分析 | 第37-38页 |
·输送速度对输送量和总压损的影响以及流型的判断 | 第38-39页 |
·输送量对压降的影响 | 第39-40页 |
·气速对不同管段处压降的影响 | 第40页 |
·平均的颗粒速度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密相悬浮气力输送的流动模型 | 第42-66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数学模型 | 第43-51页 |
·气-固两相流动的瞬时方程组 | 第43-44页 |
·气固两相流动的时均方程组 | 第44-51页 |
·气体相各脉动相关量的模拟 | 第45-46页 |
·气相湍动动能和湍动动能耗散模型以及μ_t的确定 | 第46-47页 |
·颗粒相脉动相关量的模拟 | 第47-51页 |
·模型特征 | 第51-52页 |
·控制方程组的通用形式及其数值计算 | 第52-57页 |
·圆柱坐标系下二维控制方程组 | 第52-54页 |
·气相通用控制方程 | 第52-53页 |
·颗粒相通用控制方程组 | 第53-54页 |
·圆柱坐标系下三维控制方程组 | 第54-57页 |
·气相通用控制方程 | 第54-55页 |
·颗粒相通用控制方程组 | 第55-57页 |
·数值算法 | 第57-64页 |
·计算区域以及计算网格的划分 | 第57-58页 |
·边界条件 | 第58-61页 |
·垂直管中气力悬浮输送 | 第58-60页 |
·水平管中气力输送的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方程离散化 | 第61-63页 |
·计算细节 | 第63-64页 |
·计算方法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对实验工况的数值模拟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66-72页 |
·垂直管段气力输送 | 第66-69页 |
·压降的比较 | 第66-67页 |
·气体-固体速度分布的比较 | 第67-68页 |
·气体湍能和颗粒湍动动能的比较 | 第68-69页 |
·颗粒相体积分率的比较 | 第69页 |
·水平管段气力输送 | 第69-71页 |
·与第三章实验数据的比较 | 第69-70页 |
·与文献数据的比较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垂直向上密相悬浮气力输送过程研究 | 第72-104页 |
·垂直向上密相悬浮气力输送过程的总貌 | 第72-77页 |
·平均的颗粒速度、气体速度、气体压力以及颗粒体积分率 | 第72-74页 |
·气固两相流场 | 第74-75页 |
·气固两相湍能 | 第75-76页 |
·压力分布和颗粒浓度分布 | 第76-77页 |
·颗粒浓度分布不均匀性原因分析 | 第77-82页 |
·颗粒压力 | 第77-79页 |
·颗粒湍动因素的影响 | 第79-80页 |
·气体对颗粒的径向曳力的影响 | 第80-81页 |
·颗粒所受侧向力的影响 | 第81-82页 |
·一维模拟与二维模拟的比较 | 第82-103页 |
·输送气速以及输送量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 第84-90页 |
·气速和输送量对压降和最佳经济速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气速和输送量对颗粒平均速度以及气固滑移速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输送气速对颗粒浓度分布、流场以及湍能的影响 | 第86-89页 |
·输送量对颗粒浓度分布、流场以及湍能的影响 | 第89-90页 |
·颗粒粒径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 第90-94页 |
·粒径对压降和最佳经济速度的影响 | 第91-92页 |
·粒径对颗粒平均速度和气固滑移速度的影响 | 第92页 |
·粒径对颗粒浓度和湍动动能分布的影响 | 第92-94页 |
·颗粒密度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 第94-97页 |
·颗粒密度对压降、最佳经济速度和气固滑移速度的影响 | 第95-96页 |
·颗粒密度对颗粒浓度分布和湍动动能的影响 | 第96-97页 |
·输送管管径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 第97-100页 |
·管径对压降、最佳经济速度和颗粒速度的影响 | 第98-99页 |
·管径对颗粒浓度和湍动动能的影响 | 第99-100页 |
·镜面反射因子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水平密相悬浮气力输送过程研究 | 第104-129页 |
·水平管中颗粒悬浮运动的原因以及流型的变化 | 第104-105页 |
·水平输送过程全貌 | 第105-110页 |
·平均颗粒速度、气体速度、颗粒体积分率以及压力降沿管长的变化 | 第105-107页 |
·颗粒体积分率(颗粒浓度)分布 | 第107-108页 |
·气固两相速度分布 | 第108-109页 |
·气固两相湍能 | 第109-110页 |
·输送气速和输送量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 第110-117页 |
·气速和输送量对压降和最佳经济速度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气速对颗粒浓度分布和气固速度分布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输送量对颗粒浓度分布和气固速度分布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颗粒粒径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 第117-120页 |
·粒径对压降的影响 | 第117页 |
·粒径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粒径对颗粒流场的影响 | 第119页 |
·粒径对颗粒湍动动能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颗粒密度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 第120-124页 |
·颗粒密度对压降的影响 | 第120页 |
·颗粒密度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颗粒密度对颗粒速度分布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颗粒密度对颗粒湍动动能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管径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管壁面粗糙度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125-128页 |
·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29-131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1页 |
作者简介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