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治痹医案的文献研究
引 文 | 第1-16页 |
一、 痹证、痹病、风湿的概念及沿革 | 第13-15页 |
二、 叶天士生平及主要学术成就 | 第15-16页 |
正 文 | 第16-39页 |
一、 叶天士治痹医案的分型证治 | 第16-21页 |
(一) 叶氏治痹医案的分型 | 第16-17页 |
1. 对痹病一般症状的描述 | 第16页 |
2. 主要证型的临床表现 | 第16-17页 |
(二) 各证型的治法、方药及案例选绎 | 第17-21页 |
1. 风湿型 | 第17-18页 |
2. 寒湿型 | 第18-19页 |
3. 湿热型 | 第19-20页 |
4. 寒热错杂型 | 第20页 |
5. 肝肾亏损型 | 第20页 |
6. 气血亏虚型 | 第20-21页 |
7. 痰阻经络型 | 第21页 |
二、 叶天士治痹医案的用药分析 | 第21-25页 |
(一) 所用药物的一般频率统计及功效分类 | 第21-22页 |
1. 使用超过4次的药物 | 第21-22页 |
2. 所用药物按功效分类及使用次数 | 第22页 |
(二) 叶氏治痹用药的特色及意义 | 第22-25页 |
1. 除湿多用茯苓、白术、木防己 | 第22-23页 |
2. 通络常用桂枝、当归 | 第23-24页 |
3. 利气善用杏仁、陈皮 | 第24页 |
4. 补益须佐宣通之品 | 第24-25页 |
5. 慎用虫药搜剔 | 第25页 |
三、 经络病机在叶天士治痹医案中的运用 | 第25-36页 |
(一) 经络病机的含义及沿革 | 第25-27页 |
(二) 络病辨治在叶氏治痹医案中的运用 | 第27-33页 |
1. 络脉与络病 | 第27页 |
2. 历代有关络生理、病理的重要论述 | 第27-29页 |
3. 络病辨治的基本精神 | 第29-30页 |
4. 络病辨治在叶氏治痹医案中的具体应用 | 第30-33页 |
(三) 奇经辨治在叶氏治痹医案中的运用 | 第33-36页 |
1. 奇经理论的沿革 | 第33-34页 |
2. 奇经辨治在叶氏治痹医案中的具体运用 | 第34-36页 |
四、 叶天士治痹法对吴鞠通的影响 | 第36-39页 |
(一) 吴鞠通生平及成就 | 第36页 |
(二) 叶天士治痹理法对吴鞠通的影响 | 第36-39页 |
1. 重视湿热病因,治寓清热利湿宣通 | 第36-37页 |
2. 重治肺、宣肺,认为“诸痹独取太阴” | 第37页 |
3. 重调理脾胃 | 第37-39页 |
结 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 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