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颜料的颜料化及铜酞菁颜料表面改性、微胶囊化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还原颜料特性 | 第11页 |
| ·还原颜料的颜料化方法进展 | 第11-15页 |
| ·还原颜料的表面改性新技术 | 第15-18页 |
| ·有机颜料的微胶囊化方法 | 第18-24页 |
| 第三章 还原蓝RS颜料化方法的研究 | 第24-49页 |
| ·隐色体氧化法颜料化的研究 | 第24-28页 |
| ·有机溶剂处理法颜料化的研究 | 第28-38页 |
| ·球磨法颜料化的研究 | 第38-47页 |
| ·酸处理法颜料化的研究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还原黄G颜料化方法的研究 | 第49-60页 |
| ·溶剂处理法颜料化的研究 | 第49-53页 |
| ·酸溶稀释法颜料化的研究 | 第53-57页 |
| ·球磨法颜料化的研究 | 第57-58页 |
| ·隐色体氧化法颜料化的研究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高分子化合物对铜酞菁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60-89页 |
| ·聚乙二醇对铜酞菁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60-71页 |
| ·聚丙烯酸盐对铜酞菁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71-82页 |
| ·其它高分子添加剂对铜酞菁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82-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颜料衍生物对铜酞菁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89-110页 |
| ·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 第89-91页 |
| ·颜料衍生物处理对颜料流动性的影响 | 第91-93页 |
| ·颜料衍生物处理对颜料分散性的影响 | 第93-103页 |
| ·颜料衍生物处理对颜料润湿性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颜料衍生物处理对颜料粒径及着色力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颜料衍生物处理对颜料抗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 ·颜料衍生物处理对颜料抗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 ·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第七章 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对铜酞菁微胶囊化的研究 | 第110-129页 |
| ·单体乳液聚合法微胶囊化的研究 | 第111-116页 |
| ·相分离微胶囊化方法的研究 | 第116-129页 |
| 第八章 聚丙烯酸(钠)对铜酞菁微胶囊化的研究 | 第129-143页 |
| ·溶液聚合—相分离法微胶囊化的研究 | 第129-137页 |
| ·沉淀聚合法微胶囊化的研究 | 第137-143页 |
| 第九章 聚脲界面聚合法对铜酞菁微胶囊化的研究 | 第143-156页 |
| ·颜料分散方式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 ·乳化剂的类型及用量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145-148页 |
| ·TDI用量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148-152页 |
| ·聚合时间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152-153页 |
| ·聚合温度对微胶囊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 ·小结 | 第154-156页 |
| 第十章 实验方法 | 第156-164页 |
| ·还原蓝RS颜料化方法 | 第156页 |
| ·还原黄G的颜料化方法 | 第156-157页 |
| ·以高分子表面改性剂对铜酞菁处理的方法 | 第157-158页 |
| ·颜料衍生物对铜酞菁表面处理的方法 | 第158-161页 |
| ·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对铜酞菁微胶囊化 | 第161页 |
| ·以聚丙烯酸(钠)对铜酞菁的微胶囊化 | 第161-162页 |
| ·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方法 | 第162页 |
| ·颜料性能测定 | 第162-163页 |
| ·水性涂料的配制 | 第163-164页 |
| 第十一章 结论 | 第164-1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7-174页 |
| 致谢 | 第174-175页 |
| 个人简介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