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确定巷道煤柱发火位置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巷道煤柱自燃温度场研究 | 第13-17页 |
·煤自燃过程温度场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煤自燃过程中温度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煤柱护巷方式应用的可行性 | 第17页 |
·数值模拟巷道高温点温度场分布的可行性 | 第17-18页 |
·国内外火源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页 |
·论文主要任务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煤自燃特性及巷道煤层自燃环境特点 | 第21-39页 |
·煤的自热影响因素 | 第21-28页 |
·煤质 | 第21页 |
·巷道内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基本参数及巷道空气的成分和基本规律 | 第21-26页 |
·巷道自然发火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巷道自然发火危害性 | 第28页 |
·煤的自燃机理 | 第28-29页 |
·煤自燃的不同阶段 | 第29-30页 |
·巷道煤层自燃环境分析 | 第30-38页 |
·巷道煤层所处环境特点 | 第30页 |
·巷道松散煤体漏风动力与漏风强度 | 第30-32页 |
·巷道松散煤体蓄散热环境 | 第32-33页 |
·岩层温度与煤体蓄热 | 第33-34页 |
·巷道煤体自燃环境与条件 | 第34页 |
·影响巷道煤体自燃的因素 | 第34-35页 |
·巷道自燃预测思路 | 第35-38页 |
·巷道煤柱自燃的特点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巷道煤柱温度场模拟物理、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50页 |
·基本参数设置 | 第39页 |
·数学模型 | 第39-47页 |
·物理模型 | 第39-40页 |
·巷道煤层自燃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 第40-46页 |
·基本假设 | 第46页 |
·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初始条件 | 第47页 |
·渗流理论概述 | 第47-49页 |
·渗流 | 第47-48页 |
·达西定律 | 第48页 |
·多孔介质 | 第48页 |
·孔隙率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模拟与分析 | 第50-67页 |
·基本假设 | 第50页 |
·数学模型的离散化 | 第50-56页 |
·基本假设 | 第50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50-56页 |
·FLUENT 软件介绍 | 第56-57页 |
·FLUENT 简介 | 第56页 |
·典型的FLUENT 模拟步骤 | 第56-57页 |
·模拟结果 | 第57-66页 |
·物理模型假设 | 第57页 |
·网格化结果 | 第57-58页 |
·软件操作中边界条件设置 | 第58页 |
·模拟结果 | 第58-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风速、孔隙率对温度场影响研究 | 第67-70页 |
·风速、孔隙率对温度场影响研究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