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研究--以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为例
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范畴 | 第17-19页 |
·古村落保护相关研究概况 | 第19-23页 |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2. 福建土楼古村落基础研究 | 第23-33页 |
·古村落景观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村落 | 第23页 |
·古村落 | 第23页 |
·古村落景观 | 第23-24页 |
·土楼 | 第24页 |
·福建土楼相关概况 | 第24-26页 |
·地理环境 | 第24-25页 |
·分布概况 | 第25-26页 |
·福建土楼聚落景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文化因素 | 第26-29页 |
·地理因素 | 第29-30页 |
·历史因素 | 第30-33页 |
3. 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研究 | 第33-52页 |
·土楼古村落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33-34页 |
·自然环境要素 | 第33页 |
·人工环境要素 | 第33页 |
·历史人文要素 | 第33-34页 |
·土楼古村落景观特色分析 | 第34-40页 |
·自然环境景观特色分析 | 第34-36页 |
·人工环境景观特色分析 | 第36-38页 |
·历史人文景观特色分析 | 第38-40页 |
·土楼古村落景观空间形态及特色研究 | 第40-47页 |
·生态的选址布局 | 第40-43页 |
·丰富的街巷空间 | 第43-45页 |
·宜人的水系景观 | 第45-46页 |
·巧妙的厅井空间 | 第46页 |
·变幻的台地景观 | 第46-47页 |
·土楼古村落景观的内涵分析 | 第47-49页 |
·生态意义 | 第47-48页 |
·建筑意义 | 第48页 |
·社会意义 | 第48页 |
·人文意义 | 第48-49页 |
·土楼古村落营建理念分析 | 第49-50页 |
·风水术数 | 第49页 |
·宗族礼制 | 第49-50页 |
·宗教信仰 | 第50页 |
·人文情感 | 第50页 |
·安全意识 | 第50页 |
·土楼古村落景观的营建对当代园林设计的意义 | 第50-52页 |
·潜在的生态设计手法 | 第50-51页 |
·地域性景观的营建手法 | 第51-52页 |
4. 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研究 | 第52-69页 |
·古村落景观保护理论基础 | 第52-55页 |
·景观设计学中古村落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52页 |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基础 | 第52-53页 |
·园林工程技术的相关理论 | 第53页 |
·景观生态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53-54页 |
·环境容量学理论 | 第54页 |
·遗产类景观保护与开发理论 | 第54-55页 |
·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设计原则 | 第55-57页 |
·还其本色原则 | 第55页 |
·整体保护原则 | 第55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55-56页 |
·生态优先原则 | 第56页 |
·文脉传承原则 | 第56-57页 |
·合理开发原则 | 第57页 |
·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57-62页 |
·乡土建筑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57-60页 |
·绿化环境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60-61页 |
·人文环境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61-62页 |
·土楼古村落景观分类保护设计思路 | 第62-69页 |
·乡土建筑景观保护设计思路 | 第62-64页 |
·绿化环境景观保护设计思路 | 第64-67页 |
·人文环境景观保护设计思路 | 第67-69页 |
5. 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景观保护规划案例分析 | 第69-81页 |
·土楼民俗村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 | 第69-70页 |
·地理环境 | 第69-70页 |
·历史沿革 | 第70页 |
·土楼民俗村景观资源现状 | 第70-72页 |
·自然环境景观 | 第70-71页 |
·人工环境景观 | 第71-72页 |
·历史人文景观 | 第72页 |
·土楼民俗村景观总体特色 | 第72-73页 |
·山、水、村,景观层次丰富 | 第72页 |
·山水萦绕,碧水青山 | 第72页 |
·乡村野趣,民风淳朴 | 第72-73页 |
·土楼民俗村保护规划目标与原则 | 第73页 |
·规划目标 | 第73页 |
·规划原则 | 第73页 |
·土楼民俗村保护规划 | 第73-81页 |
·保护内容与层次 | 第73-74页 |
·保护规划框架 | 第74-75页 |
·保护范围确定 | 第75页 |
·景观保护规划 | 第75-81页 |
6. 结论、创新及讨论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创新 | 第81-82页 |
·讨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