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影响双孢蘑菇褐变代谢机制研究

缩略词对照表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 酶促反应研究进展第12-17页
   ·褐变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酶促褐变发生的物质条件第13-16页
   ·影响酶促褐变的外界因素第16-17页
 2 活性氧代谢研究进展第17-20页
   ·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的毒性第17-18页
   ·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第18-20页
 3 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0-22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0-21页
   ·本研究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贮藏中影响双孢蘑菇褐变的主要因素第22-35页
 第一节 贮藏湿度对双孢蘑菇褐变的影响第22-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实验材料及处理第22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22-24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2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蘑菇失水第24-25页
   ·贮藏中失水对双孢蘑菇褐变的影响第25-26页
   ·贮藏中失水对双孢蘑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26-27页
   ·失水对蘑菇 O_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第27-29页
  3 讨论第29-30页
 第二节 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褐变的影响第30-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实验材料及处理第3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0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30-31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色差的影响第31-32页
   ·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褐变指数的影响第32-33页
  3 讨论第3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贮藏温度影响双孢蘑菇褐变的机理第35-50页
 第一节 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35-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实验材料及处理第3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35-36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细胞膜透性和 MDA 含量的变化第36-37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 O_2-产生速率和 H_2O_2含量的变化第37-39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变化第39-40页
  3 讨论第40页
 第二节 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酚类代谢的影响第40-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实验材料及处理第4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40-41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41-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43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总酚含量的变化第42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 PPO、POD、PAL 的变化第42-43页
  3 讨论第43-44页
 第三节 双孢蘑菇活性氧代谢及酚类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44-48页
  1 实验数据处理第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主成分分析第44-46页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第46页
   ·通径分析第46-48页
  3 讨论第48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双孢蘑菇酚类底物的研究第50-57页
 第一节 HPLC 对酚类底物的分离及其作用关键酶的确定第50-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实验材料第5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0页
   ·样品处理方法第50-51页
   ·色谱条件第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贮藏过程中酚类底物种类的变化第51-52页
   ·酚类底物作用关键酶的确定第52-53页
  3 讨论第53页
 第二节 LC-ESI-MS 鉴定酚类底物结构第53-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实验材料第5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3-54页
   ·样品处理方法第54页
   ·实验条件第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6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1 结论第57页
 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第57-59页
附录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脑樟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下一篇:草菇子实体生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