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关于城市群和谐发展问题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关于区域利益冲突与协调的产业经济视角研究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8-32页 |
|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 ·产业结构基础理论 | 第18-19页 |
|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 第19-21页 |
|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 ·区域利益冲突的相关理论 | 第22-32页 |
| ·区域经济关系的基本构件 | 第22-26页 |
| ·区域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分析 | 第26-29页 |
| ·区域利益冲突的界定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现状研究 | 第32-45页 |
| ·长江三角洲概况 | 第32-38页 |
| ·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 | 第33-34页 |
| ·长江三角洲产业特征 | 第34-36页 |
|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特征 | 第36-38页 |
| ·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状况判断的实证分析 | 第38-44页 |
| ·两省一市产业比例关系和结构相似系数 | 第38-41页 |
| ·长江三角洲16 城市产业比例关系和结构相似系数 | 第41-42页 |
| ·长江三角洲支柱产业现状 | 第42-44页 |
| ·实证研究的结论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中的利益冲突 | 第45-62页 |
| ·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与利益冲突的逻辑关系 | 第45-48页 |
| ·产业同构产生的必然性 | 第45-46页 |
| ·产业同构与利益冲突的逻辑关系 | 第46-48页 |
| ·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 | 第48-51页 |
| ·主导产业设置冲突 | 第48页 |
| ·招商引资行为冲突 | 第48-50页 |
| ·基础设施建设冲突 | 第50-51页 |
| ·产业结构调整线路冲突 | 第51页 |
| ·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51-62页 |
| ·基于经济根源视角的冲突机理 | 第52-55页 |
| ·基于非经济根源视角的冲突机理 | 第55-57页 |
|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冲突机理 | 第57-62页 |
|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化解途径 | 第62-73页 |
| ·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化解思路 | 第62-64页 |
| ·“囚徒困境”化解思路的借鉴 | 第62-63页 |
| ·长三角利益冲突化解思路的选择 | 第63页 |
| ·长三角利益冲突化解的原则 | 第63-64页 |
| ·国外区域协调与协作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64-68页 |
| ·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城市联合发展模式 | 第64-66页 |
| ·欧盟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过程 | 第66-67页 |
| ·国外成功经验对化解长三角利益冲突的启示 | 第67-68页 |
| ·长三角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具体化解途径 | 第68-73页 |
| ·政府层面的化解途径研究 | 第68-72页 |
| ·市场层面的化解途径研究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3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3-74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