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页 |
第一章 “盗用”概述 | 第9-13页 |
第一节传统刑法理论对于“盗用”定性的争议 | 第9-11页 |
第二节“盗用”之定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中外刑法对于“盗用行为”的处置模式 | 第13-20页 |
第一节我国刑法中的处置模式 | 第13-17页 |
一、关于“盗用”的专门性法律规定 | 第13-14页 |
二、司法解释对于“盗用行为”之一贯处置原则 | 第14-15页 |
三、现行司法解释的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节国外及我国港澳地区立法之研究 | 第17-20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立法 | 第17-18页 |
二、港澳地区的刑事立法 | 第18-19页 |
三、国外及港澳地区盗用立法例评述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盗用行为”入罪的根据 | 第20-29页 |
第一节 盗用行为入罪的理论依据 | 第20-24页 |
一、根据之一:报应 | 第20-22页 |
二、根据之二:预防 | 第22-24页 |
三、根据之三:刑法谦抑主义理论 | 第24页 |
第二节 盗用行为入罪的法律依据 | 第24-28页 |
一、宪法依据 | 第24-25页 |
二、刑法依据 | 第25-28页 |
第三节 盗用行为入罪的现实依据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盗用罪的立法构想 | 第29-40页 |
第一节 盗用罪之概念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盗用罪之犯罪客体 | 第31-36页 |
一、盗用罪的犯罪客体 | 第32页 |
二、盗用罪的犯罪对象 | 第32-36页 |
第三节 盗用罪之犯罪客观方面 | 第36-37页 |
第四节 盗用罪之犯罪主体 | 第37-38页 |
第五节 盗用罪之犯罪主观方面 | 第38-40页 |
一、盗用罪为故意犯罪 | 第38-39页 |
二、盗用罪的犯罪目的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盗用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认定 | 第40-45页 |
第一节 盗用罪与盗窃罪的界限认定 | 第41-43页 |
一、犯罪构成要件上的异同 | 第41-42页 |
二、司法实践中的区分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盗用罪与侵犯财产罪中的挪用型犯罪的界限认定 | 第43-45页 |
一、盗用罪与二者的相同之处 | 第43页 |
二、盗用罪与二者的主要区别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