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2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三、背景和相关理论 | 第16-26页 |
第二章 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结构分析 | 第26-38页 |
一、中国城镇弱势群体概述 | 第26-28页 |
二、宏观社会资本结构分析 | 第28-32页 |
(一) 宏观社会资本的构成 | 第28-30页 |
(二) 宏观社会资本存量不足 | 第30-32页 |
三、中观社会资本结构分析 | 第32-35页 |
(一) 单位 | 第33页 |
(二) 社区 | 第33-35页 |
四、微观社会资本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一) 微观社会资本的构成 | 第35-36页 |
(二) 微观社会资本存量不足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城镇弱势群体公共住房获得的社会资本运作分析 | 第38-54页 |
一、宏观社会资本的运作分析 | 第38-43页 |
(一) 运作前期:缺乏主动运作策略 | 第38-40页 |
(二) 运作中期:被动等待 | 第40-42页 |
(三) 运作后期:缺乏后续运作策略 | 第42-43页 |
二、中观社会资本的运作分析 | 第43-45页 |
(一) 单位 | 第43-45页 |
(二) 社区 | 第45页 |
三、微观社会资本的运作分析 | 第45-52页 |
(一) 运作前期:获得信息和申请资格 | 第46-48页 |
(二) 运作中期:缩短等待时间 | 第48-50页 |
(三) 运作后期:巩固、扩展社会关系网络 | 第50-52页 |
四、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社会资本的渗透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4-59页 |
一、城镇弱势群体社会资本运作中国特色的根源 | 第54-55页 |
二、社会转型时期城镇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构建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