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抗菌素论文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分离红霉素A及其异构体的基础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1章 概述第13-27页
   ·引言第13页
   ·红霉素的基本性质第13-14页
     ·红霉素的理化性质第13页
     ·红霉素的异构体第13-14页
   ·红霉素的应用第14-16页
     ·红霉素的抗菌机理第14页
     ·红霉素衍生物第14-16页
   ·现有红霉素生产工艺第16-18页
   ·红霉素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新型萃取技术第18-19页
     ·膜分离技术第19-20页
     ·离子交换技术第20页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第20-23页
   ·现有红霉素提取技术存在的不足第23页
   ·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红霉素A的难点第23-24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4-2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5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5-2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第27-33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7-29页
     ·主要仪器第27页
     ·实验材料第27-29页
   ·分析方法第29-33页
     ·溶液色度的测定第29页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29-30页
     ·红霉素效价的测定第30-32页
     ·红霉素组分含量的测定第32-33页
第3章 红霉素的固定床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3-48页
   ·引言第33页
   ·理论描述与数学模型第33-37页
     ·吸附等温线方程第33-34页
     ·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数学模型第34-37页
   ·实验方法第37-39页
     ·树脂的预处理第37页
     ·树脂性质的测定第37-38页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38页
     ·固定床穿透曲线的测定第38-3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6页
     ·吸附等温线第39-40页
     ·进料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40-41页
     ·温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41-42页
     ·床层高度和高径比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42-44页
     ·模型误差分析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红霉素A、C组分竞争吸附热力学研究第48-64页
   ·引言第48页
   ·理论描述与数学模型第48-50页
     ·竞争吸附等温吸附线模型第48-50页
     ·选择性系数第50页
     ·热力学参数第50页
   ·实验方法第50-51页
     ·树脂的预处理第50页
     ·实验条件的选择第50-51页
     ·不同pH和温度下竞争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51页
     ·不同离子强度和温度下竞争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51页
     ·红霉素A、C组分选择性系数的测定第5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63页
     ·红霉素A、C组分竞争吸附等温线第51-59页
     ·红霉素A、C组分选择性系数第59-61页
     ·红霉素A、C组分吸附热力学参数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双柱摆动层析法分离红霉素A、C组分的研究第64-76页
   ·引言第64-65页
   ·实验方法第65-67页
     ·树脂的预处理第65页
     ·红霉素A、C组分穿透曲线的测定第65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65页
     ·固定床阶跃洗脱层析实验第65-66页
     ·双柱摆动层析实验第66-6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74页
     ·红霉素A、C组分穿透曲线第67-68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68-69页
     ·固定床阶跃洗脱层析实验第69-72页
     ·双柱摆动层析实验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从发酵液中提取红霉素A的工艺研究第76-93页
   ·引言第76-78页
   ·实验方法第78-81页
     ·发酵液膜过滤实验第78-79页
     ·红霉素滤液的样品制备第79页
     ·树脂的预处理第79页
     ·红霉素滤液上柱条件的确定第79-80页
     ·大孔树脂吸附法从滤液中提取红霉素实验第80-81页
     ·树脂再生实验第81页
     ·再生后树脂吸附实验第8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1-92页
     ·发酵液膜过滤实验第81-82页
     ·红霉素滤液上柱条件的确定第82-85页
     ·大孔树脂吸附法从滤液中提取红霉素实验第85-90页
     ·树脂再生实验第90-91页
     ·再生后树脂吸附实验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结论第93-94页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作者在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秒激光在玻璃内部诱导修饰微纳米晶体
下一篇: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层析分离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