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中国山地风景区的发展建设情况 | 第11页 |
·路径空间在山地风景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 第11-12页 |
·课题提出 | 第12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山地风景区路径空间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概况 | 第13-15页 |
·国外关理论研究和实践 | 第13-14页 |
·国内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山地风景区 | 第15页 |
·路径 | 第15页 |
·路径空间 | 第15-16页 |
·景源 | 第16页 |
·景象 | 第16页 |
·课题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2 山地环境影响及路径空间构成 | 第18-38页 |
·山地类型 | 第18-19页 |
·山体形态特征 | 第19-26页 |
·等高线 | 第19-21页 |
·坡度 | 第21页 |
·山位 | 第21-24页 |
·完整山体形态的空间特性 | 第24-26页 |
·地貌空间类型 | 第26-27页 |
·地貌空间概念 | 第26-27页 |
·地貌空间类型 | 第27页 |
·视觉空间类型 | 第27-29页 |
·路径分类 | 第29-30页 |
·步道 | 第29页 |
·车道 | 第29-30页 |
·索道 | 第30页 |
·路径空间类型 | 第30-34页 |
·路空径间属性和特点 | 第34-35页 |
·路径空间的作用 | 第35-36页 |
·登高 | 第35页 |
·游赏 | 第35页 |
·风景区空间界面的划分 | 第35-36页 |
·构成景观的要素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步道的路径空间设计 | 第38-56页 |
·步道设计元素 | 第38-41页 |
·台阶(踏步) | 第38-40页 |
·坡道 | 第40页 |
·休息平台 | 第40页 |
·步道宽度 | 第40-41页 |
·步道材质 | 第41页 |
·路径空间的组成要素 | 第41-44页 |
·地貌空间 | 第41页 |
·墙、地 | 第41-42页 |
·植物 | 第42-43页 |
·水 | 第43页 |
·石 | 第43页 |
·建筑物 | 第43-44页 |
·步道的布线 | 第44-47页 |
·步道与景点结合 | 第44-45页 |
·步道与景点(建筑物)结合方式 | 第45-46页 |
·步道布线与游人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关系 | 第46-47页 |
·路径空间的设计 | 第47-49页 |
·生态景象设计 | 第47-48页 |
·视觉设计 | 第48页 |
·空间设计 | 第48页 |
·情景设计 | 第48-49页 |
·步道路径空间的序列 | 第49-50页 |
·路径空间的对比 | 第49页 |
·序列的视觉转换 | 第49-50页 |
·路径空间序列的尺度控制 | 第50页 |
·材料对路径空间设计的影响 | 第50-54页 |
·材料的种类 | 第50-52页 |
·铺装材料在路径设计中的作用 | 第52-54页 |
·路径空间设计原则及思想 | 第54页 |
·设计原则 | 第54页 |
·设计思想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车道的路径空间设计 | 第56-63页 |
·车道的组成 | 第56-58页 |
·车道设计要素 | 第56-57页 |
·车道的节点设计 | 第57页 |
·车道的停车空间设计 | 第57-58页 |
·车道的宽度设计 | 第58页 |
·车道的线形及布线 | 第58-60页 |
·车道的线形 | 第58-60页 |
·车道布线与地形的结合 | 第60页 |
·车道对山地风景区的影响 | 第60-61页 |
·车道路径空间的设计 | 第61-62页 |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5 索道的路径空间设计 | 第63-70页 |
·索道概述 | 第63-64页 |
·索道的特点 | 第64-66页 |
·索道的优点 | 第65页 |
·索道的缺点 | 第65-66页 |
·索道规划建设的原则 | 第66页 |
·索道的规划及布线 | 第66-67页 |
·索道路径空间设计 | 第67页 |
·索道在风景区的运用 | 第67-69页 |
·索道在山地风景区中的发展情况 | 第67-68页 |
·索道在风景的应用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山地风景区路径空间规划设计分析研究 | 第70-113页 |
·华山风景区名胜区路径空间规划设计分析 | 第70-84页 |
·华山概况 | 第70页 |
·华山风景名胜区地貌类型 | 第70-75页 |
·华山步道的布线 | 第75页 |
·华山路径空间类型 | 第75-77页 |
·华山路径空间序列的营造 | 第77-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泰山风景区名胜区路径空间规划设计分析 | 第84-91页 |
·泰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 第84页 |
·泰山风景名胜区地貌空间特征 | 第84-85页 |
·泰山步道的布线 | 第85页 |
·泰山路径空间类型 | 第85-86页 |
·泰山路径空间序列的营造 | 第86-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路径空间规划设计 | 第91-96页 |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 第91页 |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地貌空间特征 | 第91-92页 |
·武当山步道的布线 | 第92页 |
·武当山空间序列的划分及路径空间类型 | 第92-93页 |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路径空间设计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楼关台风景名胜区炼丹峰路径空间序列营造与设计研究 | 第96-101页 |
·楼关台风景区炼丹峰概况 | 第96页 |
·规划原则 | 第96页 |
·基地现状与开发利用条件 | 第96-97页 |
·地貌空间类型 | 第97页 |
·路径空间序列设计 | 第97-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山西和顺县阳曲山风景区北地垴度假村路径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 第101-113页 |
·项目概况 | 第101页 |
·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条件 | 第101页 |
·规划设计原则 | 第101-102页 |
·规划结构 | 第102页 |
·地貌空间类型 | 第102页 |
·步道分区及路径空间类型 | 第102-103页 |
·线路规划设计 | 第103-104页 |
·路径空间的组成要素 | 第104-106页 |
·路径空间设计 | 第106-111页 |
·步道的具体设计 | 第111页 |
·小结 | 第111-113页 |
7 结论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书目 | 第116-119页 |
图表索引 | 第119-125页 |
附录 | 第125-128页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