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22页 |
·污水回用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污水回用现状 | 第11页 |
·国内污水回用现状 | 第11-12页 |
·二级出水和地表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 | 第12-13页 |
·二级出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 第12-13页 |
·地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 第13页 |
·水中的胶体分散体系及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 第13-17页 |
·水中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学性质 | 第14页 |
·水中胶体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 | 第14页 |
·水中胶体分散体系的电光学性质 | 第14-16页 |
·水中胶体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与聚沉 | 第16-17页 |
·混凝过程的基本原理、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 第17-20页 |
·混凝过程 | 第17-18页 |
·混凝作用的主要机理 | 第18页 |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 第18-19页 |
·比较常用的几种混凝剂 | 第19-20页 |
·课题来源 | 第20-22页 |
2 试验内容与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试验内容 | 第22页 |
·分析方法及手段 | 第22-24页 |
·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水质检测项目及分析仪器 | 第24页 |
·试验水质 | 第24-26页 |
3 ZETA电位测定结果 | 第26-29页 |
·单独投加PAC时,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同时加入PAC及CPAM时,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分析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4 颗粒粒度分布的测定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二级出水和地表水中颗粒的粒度分布 | 第29-31页 |
·二级出水和地表水经过混凝后其次生颗粒的粒度分布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5 二级出水和地表水的分子量分布测定 | 第34-38页 |
·分子量切割方法 | 第34-35页 |
·二级出水的分子量分布 | 第35-36页 |
·地表水的分子量分布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6 二级出水和地表水混凝过程的在线监测 | 第38-43页 |
·PDA2000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38页 |
·PDA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二级出水PDA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地表水PDA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7 最佳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试验结果 | 第43-49页 |
·二级出水最佳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 第43-45页 |
·地表水最佳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课题研究建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