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苦难意识的内涵及其美学价值 | 第14-20页 |
第一节 苦难意识的内涵 | 第14-18页 |
第二节 苦难意识的美学价值 | 第18-20页 |
第二章 1978 年—80 年代初:人性初步解放后的苦难意识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政治视域中的人生苦难意识 | 第21-25页 |
一 政治感伤与审美文化 | 第21-23页 |
二 沉重的政治反思与审美文化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政治控诉与反思背后的局限性 | 第25-28页 |
一 控诉欲望对自我追思能力的遮蔽 | 第25-26页 |
二 清官救世心理对苦难根源的漠视 | 第26-28页 |
第三章 80 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派的苦难意识 | 第28-35页 |
第一节 苦难根源的文化性探究 | 第29-32页 |
一 传统文化的艺术化阐释与反思 | 第29-30页 |
二 “以陋为趣”与艺术家审美取向的错位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传统生存智慧的阐发与艺术家的苦难态度 | 第32-35页 |
一 传统人生态度的艺术化阐发 | 第32-33页 |
二 积极体认下的“态度漏洞” | 第33-35页 |
第四章 80 年后期: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苦难意识 | 第35-43页 |
第一节 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与审美文化中的苦难意识 | 第36-39页 |
一 冷漠叙事态度下的苦难呈示 | 第36-37页 |
二 “真”的揭示与“善”的逃遁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与审美文化中的苦难意识 | 第39-43页 |
一 精神受难的现代主义表达 | 第39-40页 |
二 生存困惑的荒诞表述 | 第40页 |
三 生存苦痛叩问的局限性 | 第40-43页 |
第五章 90 年代初—至今: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苦难意识 | 第43-56页 |
第一节 新写实作家的苦难意识 | 第44-47页 |
一 新写实笔下的人物生存境遇及其生活态度 | 第44-45页 |
二 物质激浪中的精神搁浅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文化狂欢下被遗忘的人生苦难意识 | 第47-54页 |
一 文化消费与狂欢冲击下的审美文化 | 第47-49页 |
二 人生真实境况遭遇冷漠与调侃 | 第49-52页 |
三 “文化狂欢”与苦难意识的悬置 | 第52-54页 |
第三节 后现代语境下精英文化对“苦难”的书写 | 第54-56页 |
余论:打工文化中苦难意识书写 | 第56-60页 |
注释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