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铁和铅在环境中的形态、迁移和生物效应 | 第13-15页 |
·铁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及其生物效应 | 第13-14页 |
·铁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 | 第13页 |
·铁在环境中的生物效应 | 第13-14页 |
·铅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及其生物效应 | 第14-15页 |
·铅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 | 第14页 |
·铅在环境中的生物效应 | 第14-15页 |
·环境样品中痕量铁、铅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5-26页 |
·环境样品中痕量铁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普通光度法 | 第15-16页 |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 | 第16页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第16-17页 |
·导数分光光度法 | 第17页 |
·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法 | 第17-18页 |
·催化光度法 | 第18-20页 |
·流动注射光度法 | 第20页 |
·荧光光度法 | 第20-21页 |
·其它方法 | 第21页 |
·环境样品中痕量铅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非催化光度法 | 第21-24页 |
·催化光度法 | 第24页 |
·荧光光度法 | 第24-25页 |
·化学发光法 | 第25页 |
·其它方法 | 第25-26页 |
·愈创木酚体系的应用 | 第26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催化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 第29-39页 |
·催化反应 | 第29-30页 |
·活化作用 | 第30-31页 |
·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求值方法 | 第33-35页 |
·影响催化显色反应的因素 | 第35-39页 |
·显色剂的用量 | 第35页 |
·溶液的pH值 | 第35-36页 |
·氧化剂 | 第36页 |
·活化剂 | 第36页 |
·温度 | 第36-37页 |
·显色时间 | 第37页 |
·共存离子 | 第37页 |
·背景效应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39-56页 |
·反应体系的选择 | 第39-40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吸收光谱 | 第41-42页 |
·缓冲溶液的影响 | 第42-44页 |
·缓冲溶液的种类 | 第42页 |
·缓冲溶液的酸度 | 第42-43页 |
·缓冲溶液的用量 | 第43-44页 |
·氧化剂的影响 | 第44-45页 |
·氧化剂的选择 | 第44页 |
·氧化剂的用量 | 第44-45页 |
·显色剂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7页 |
·未加活化剂时的工作曲线 | 第47-48页 |
·活化剂存在下的反应条件 | 第48-53页 |
·活化剂的影响 | 第48-50页 |
·活化剂的选择 | 第48页 |
·活化剂的用量 | 第48-50页 |
·活化剂存在下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0页 |
·活化剂存在下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活化剂存在下的工作曲线和灵敏度 | 第51-52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与消除 | 第52-53页 |
·干扰实验 | 第52-53页 |
·掩蔽实验 | 第53页 |
·样品分析 | 第53页 |
·反应机理的研究与探讨 | 第53-55页 |
·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 | 第53-55页 |
·表观活化能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铅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6-70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56-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吸收光谱 | 第57页 |
·缓冲溶液的影响 | 第57-60页 |
·缓冲溶液的种类 | 第57-58页 |
·缓冲溶液的酸度 | 第58-59页 |
·缓冲溶液的用量 | 第59-60页 |
·氧化剂的影响 | 第60-61页 |
·氧化剂的选择 | 第60-61页 |
·氧化剂的用量 | 第61页 |
·显色剂的影响 | 第61-62页 |
·活化剂的影响 | 第62-64页 |
·活化剂的选择 | 第62-63页 |
·活化剂的用量 | 第63-64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5-66页 |
·工作曲线和灵敏度 | 第66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与消除 | 第66-67页 |
·干扰实验 | 第66-67页 |
·掩蔽实验 | 第67页 |
·样品分析 | 第67页 |
·反应机理的研究与探讨 | 第67-69页 |
·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 | 第67-69页 |
·表观活化能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实际样品中痕量铁、铅的应用 | 第70-78页 |
·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铁的应用 | 第70-73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1页 |
·吸收光谱 | 第70页 |
·pH值、缓冲溶液种类及用量 | 第70-71页 |
·试剂用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71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71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71页 |
·工作曲线 | 第71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71页 |
·样品分析 | 第71-73页 |
·样品处理 | 第72页 |
·样品测定 | 第72-73页 |
·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食品样中痕量铅的应用 | 第73-77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74页 |
·实验方法 | 第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75页 |
·吸收曲线 | 第74页 |
·反应介质的选择 | 第74页 |
·试剂用量 | 第74页 |
·反应温度和反应的影响 | 第74页 |
·工作曲线 | 第74-75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 | 第75页 |
·样品分析 | 第75-77页 |
·样品处理 | 第75-76页 |
·样品测定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2页 |
附录A(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2-93页 |
附录B | 第93-99页 |
附录C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