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4页 |
·写作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对本论文研究内容的综述 | 第9-12页 |
·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学者研究概况总结及评价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2章 自然垄断及自然垄断行业的界定与管制要义 | 第14-22页 |
·自然垄断的含义与特征 | 第14-16页 |
·自然垄断与自然垄断行业 | 第14-15页 |
·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 第15-16页 |
·自然垄断行业的积极作用与弊害分析 | 第16-18页 |
·自然垄断行业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及反垄断豁免 | 第16-17页 |
·自然垄断行业自身的弊端与必要规制 | 第17-18页 |
·自然垄断行业的业务性质与规制模式 | 第18-22页 |
·竞争性业务与非竞争性业务的划分与动态变化 | 第18-20页 |
·自然垄断业务的分类规制 | 第20页 |
·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垄断行为的交叉规制 | 第20-22页 |
第3章 自然垄断的行业监管 | 第22-35页 |
·监管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22-27页 |
·“监管”的语义界定和辨析 | 第22-24页 |
·政府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自然垄断的行业监管演进历史 | 第27-32页 |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演变 | 第27-29页 |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演变 | 第29-32页 |
·行业监管机构的职权范围 | 第32-35页 |
·专属的经济监管权 | 第32-33页 |
·一定范围内的反垄断执法权 | 第33-35页 |
第4章 自然垄断的反垄断执法 | 第35-47页 |
·反垄断法规制自然垄断的必要性 | 第35-38页 |
·反垄断豁免的发展与反垄断法的介入 | 第35-37页 |
·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对象 | 第37-38页 |
·国内外反垄断执法体制的比较 | 第38-47页 |
·国外反垄断执法体制概况 | 第38-41页 |
·我国在反垄断法出台前的执法状况 | 第41-43页 |
·新法设计的反垄断新格局 | 第43-44页 |
·进一步改进反垄断执法体制 | 第44-47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规制自然垄断的权力配置制度构想 | 第47-60页 |
·权力配置的理论基础 | 第47-49页 |
·“俘获理论”(capture theory)与交叉规制 | 第47-48页 |
·自然垄断监管与反垄断执法之差异 | 第48-49页 |
·机构权力冲突与配置 | 第49-54页 |
·机构权力配置之各国实践 | 第49-52页 |
·我国《反垄断法》确立的制度模式及评析 | 第52-53页 |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设立之评析 | 第53-54页 |
·制度改进的建议―设立机构间联席会议制 | 第54-60页 |
·继续完善相关立法,推进机构改革 | 第54-56页 |
·联席会议制度在我国的已有实践 | 第56-58页 |
·设立反垄断联席会议制,实现协调监管职能的制度化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