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菌种选育方法概述 | 第11-14页 |
·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 | 第11-12页 |
·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 | 第12-14页 |
·核糖体工程技术 | 第14-17页 |
·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 第14页 |
·核糖体工程技术改良菌种 | 第14-17页 |
·菌株高产发酵条件优化 | 第17-19页 |
·碳源 | 第17-18页 |
·氮源 | 第18页 |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 第18页 |
·通气量 | 第18-19页 |
·前体物质添加 | 第19-20页 |
·论文设计思路 | 第20-22页 |
·选题背景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22-33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2-23页 |
·菌种 | 第22页 |
·试剂、药品 | 第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制备单孢子悬浮液 | 第23页 |
·首轮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 | 第23页 |
·二轮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 | 第23页 |
·摇瓶发酵 | 第23页 |
·生物活性测定 | 第23页 |
·二轮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23页 |
·GS-4-04、GS-4-05、GS-4-06 突变株与秦岭链霉菌发酵液主要活性成分检测的前处理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组合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24-27页 |
·GS-4-04、GS-4-05、GS-4-06 突变株与秦岭链霉菌发酵液抑菌活性比较 | 第27-30页 |
·高效液相(HPLC)检测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3-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碳源对 GS-4-04、GS-4-05 和GS-4-06 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氮源对 GS-4-04、GS-4-05 和GS-4-06 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金属离子对GS-4-04、GS-4-05 和GS-4-06 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正交分析 | 第37-40页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前体物质添加对菌株发酵的影响 | 第4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菌种 | 第43页 |
·培养基 | 第43页 |
·摇瓶培养 | 第43-44页 |
·抑菌活性测定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前体物质种类的选择 | 第44-46页 |
·不同L-精氨酸浓度对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L-精氨酸添加时间对菌体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