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面向资源的普适服务网络体系基础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1页
简略符号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论文主要工作第14-16页
   ·论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第16-18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18-19页
第二章 互联网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分析第19-29页
   ·新一代网络与普适服务发展趋势第19-21页
   ·现有互联网问题分析第21-29页
     ·名字空间及解析完备性分析第21-23页
     ·连接建立灵活性分析第23-25页
     ·多连接多路径关联性分析第25-29页
第三章 面向资源网络设计概述第29-37页
   ·标识分离映射模型第29-31页
     ·交换路由层面设计第29-30页
     ·普适服务层面设计第30-31页
   ·面向资源网络概要设计第31-36页
   ·本章小节第36-37页
第四章 面向资源的注册查询设计与稳定性分析第37-68页
   ·映射系统设计第37-50页
     ·DHT技术与Chord协议第38-40页
     ·服务标识设计第40-41页
     ·连接标识设计第41-42页
     ·新映射系统设计第42-50页
   ·映射系统原型构造第50-57页
     ·系统时序图第50-52页
     ·映射服务器模块构造第52-56页
     ·客户端模块构造第56-57页
   ·稳定性评估与结果分析第57-67页
     ·稳定性评估框架第57-59页
     ·比较模式概述第59-61页
     ·纵向比较模式第61-63页
     ·横向比较模式第63-65页
     ·评估公式第65-67页
     ·评估结果第67页
   ·本章小节第67-68页
第五章 面向资源的连接建立设计与性能分析第68-87页
   ·自顶向下的连接建立模型与设计第69-75页
     ·服务标识映射模型第69-71页
     ·自顶向下连接建立设计第71-75页
   ·子连接(多流)优先级设计与实现第75-81页
     ·总体设计第76-79页
     ·传输层设计与实现第79-80页
     ·应用层设计与实现第80-81页
   ·仿真评估与结果分析第81-85页
     ·仿真环境建立第81-83页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83-85页
   ·本章小节第85-87页
第六章 面向资源的数据传输模型构建与性能分析第87-121页
   ·新框架的映射模型第88-101页
     ·基于排队论的映射模型构建第89-90页
     ·排队论映射模型求解第90-97页
     ·排队论映射模型性能分析第97-101页
   ·新构架在可控可管方面的应用第101-106页
     ·映射矩阵第101-103页
     ·映射矩阵的应用第103-105页
     ·映射矩阵的效用评估模型第105-106页
   ·新构架对QoS的支持第106-111页
     ·可分析排队论的增强效用评估模型第106-108页
     ·性能评估与结果分析第108-110页
     ·获得最大效用的发送速率第110-111页
   ·新构架在安全可靠设计方面应用第111-113页
     ·安全性分析模型第111-112页
     ·可靠性分析模型第112-113页
   ·新构架对移动性设计支持第113页
   ·原型构建与性能分析第113-119页
     ·设计背景第114-116页
     ·设计思想第116页
     ·性能分析第116-119页
   ·本章小节第119-121页
第七章 结论第121-124页
   ·全文总结第121-122页
   ·问题与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0页
附录A第130-132页
附录B第132-135页
作者简历第135-13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探测和仿真的P2P用户和网络行为分析建模及安全性研究
下一篇:复杂条件人脸识别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