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前言第11-21页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圈闭形成时间法与生排烃史方法第12-13页
     ·饱和压力-露点压力法第13页
     ·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第13-15页
     ·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第15-16页
     ·同位素测年法第16页
     ·有机岩石学方法第16页
     ·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完成的工作量第19-20页
   ·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第20-21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21-29页
   ·川西地区构造背景第21-22页
   ·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发育简史第22-26页
     ·印支构造旋回(T_3)第22-23页
     ·燕山构造旋回(J-K)第23页
     ·喜山构造旋回(E-现今)第23-24页
     ·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第24-26页
   ·川西地区地层发育特征第26-29页
     ·上三叠统第26-27页
     ·侏罗系第27-28页
     ·白垩系第28页
     ·第三系和第四系第28-29页
第3章 成藏系统划分及其特征第29-63页
   ·成藏系统划分第29-30页
   ·烃源岩特征第30-42页
     ·烃源岩空间展布特征第30-32页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第32-37页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第37-39页
     ·烃源岩成熟度及演化第39-41页
     ·小结第41-42页
   ·储层特征第42-48页
     ·须二储层孔隙演化史第42-45页
     ·须四储层孔隙演化史第45-47页
     ·储层储集性动态变化特征第47-48页
   ·盖层特征第48-51页
   ·圈闭特征第51-63页
     ·须下盆构造特征第52-57页
     ·须上盆构造特征第57-63页
第4章 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分析第63-78页
   ·古地温特征第63-69页
     ·古地温梯度确定第63-68页
     ·川西地区古地温场特点第68-69页
   ·烃源岩生排烃演化特征第69-78页
     ·生烃过程第70-73页
     ·生排烃高峰期第73-78页
第5章 油气成藏化石纪录第78-92页
   ·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原理与注意的问题第78-82页
     ·均一温度法的原理第79-81页
     ·包裹体确定成藏年代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第81-82页
   ·包裹体形成温度纪录第82-85页
     ·储层砂岩自生矿物中包裹体形成温度第82-84页
     ·裂缝充填物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特征第84-85页
   ·有机包裹体分布特征第85-90页
     ·储层砂岩自生矿物包裹体成分特征第86-89页
     ·须二段裂缝充填物成分特征第89-90页
   ·烃类注入时期第90-92页
第6章 同位素年龄分析第92-100页
   ·同位素测年的原理第92-94页
   ·不同类型源岩的K、Ar分布特征第94-96页
     ·粘土质碎屑岩源岩Ar含量分布特征第94页
     ·不同类型烃源岩的K含量的分布第94-96页
   ·K/Ar同位素测年的实验方法第96页
   ·上三叠统同位素年龄分析第96-100页
第7章 成藏年代综合分析第100-102页
   ·须二段成藏年代第100页
   ·须四段成藏年代第100-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稳态气测渗透率新方法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CdS/ZnS核/壳型量子点的制备及其测定痕量Cu2+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