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西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1.变应性鼻炎的分类 | 第11页 |
2.变应性鼻炎的遗传学基础 | 第11页 |
3.变应性鼻炎的环境因素 | 第11-12页 |
·空气污染 | 第11-12页 |
·微生物感染 | 第12页 |
4.抗原物质 | 第12页 |
5.发病机制 | 第12页 |
6.治疗进展 | 第12-15页 |
·避免接触变应原 | 第13页 |
·药物治疗 | 第13-14页 |
·免疫疗法 | 第14页 |
·手术及其它治疗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 第15-29页 |
1.鼻鼽的概念和源流 | 第15-16页 |
2.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页 |
·现代各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本病进行了阐述研究 | 第16-17页 |
3.内治法的文献研究 | 第17-25页 |
·中医证型分析 | 第18-20页 |
·中医治则治法分析 | 第20-21页 |
·选方分析 | 第21-24页 |
·内治中药分析 | 第24-25页 |
4.针灸治疗 | 第25-27页 |
·针刺治疗 | 第25-26页 |
·穴位疗法: | 第26-27页 |
5.其它疗法 | 第27-29页 |
·雾化吸入 | 第27页 |
·外用药物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29-54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9-32页 |
1.病例来源 | 第29页 |
2.诊断标准 | 第29页 |
3.中医证候标准 | 第29页 |
4.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 第29-30页 |
5.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 第30页 |
6.病例纳入标准 | 第30-31页 |
7.对受试者可变因素控制 | 第31页 |
8.排除病例标准 | 第31页 |
9.终止和撤除临床试验标准 | 第31页 |
10.主要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二、统计学方法 | 第32-33页 |
三、临床研究结果 | 第33-54页 |
1.一般资料 | 第33-34页 |
2.两组治疗前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第34-35页 |
3.治疗后统计学指标分析 | 第35-5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4-57页 |
1.立题背景 | 第54页 |
2.导师的经验 | 第54-55页 |
3.益气脱敏汤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理论探讨 | 第55页 |
4.佳力天及鼻用喷雾剂雷诺考特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 | 第55-56页 |
5.两种疗法比较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8页 |
1.研究结论 | 第57页 |
2.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