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刺方案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DOMS 对机体的潜在影响 | 第10页 |
·DOMS 的一般表现 | 第10-11页 |
·DOMS 可能产生的机制 | 第11-13页 |
·炎症反应学说 | 第11-12页 |
·机械损伤学说 | 第12页 |
·化学假说 | 第12-13页 |
·肌肉痉挛学说 | 第13页 |
·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 第13-14页 |
·针刺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 | 第13页 |
·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13页 |
·针灸对运动所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 | 第13-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造模方案 | 第15页 |
·干预方案 | 第15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5页 |
·指标及测试方法 | 第15-16页 |
·血液指标 | 第15-16页 |
·等长肌力 | 第16页 |
·关节角度 | 第16页 |
·肌肉疼痛度检测 | 第16页 |
·经络体能检测 | 第16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16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6-32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 第16-24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 WBC 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RBC 和HGB 的影响 | 第18-20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 CK 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β-EP 的影响 | 第22-24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 IC 的影响 | 第24-26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PRI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 JA 的影响 | 第27-29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经络指标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体能状态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气血差异变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针刺干预方案对各组手/脚比值的影响 | 第31-32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2-35页 |
·针刺 A、B 干预方案效果探析 | 第32-33页 |
·经络检测仪评定 DOMS 价值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β-EP 与PRI 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针刺方案对 JA 恢复效果分析 | 第3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5页 |
·建议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件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