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各种类型锅炉论文--超临界参数锅炉论文

超临界锅炉比热量控制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0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煤质变化对中间点温度的影响第10页
     ·煤水比和比热量第10-11页
     ·各受热面的传热特性第11页
     ·锅炉热效率与排烟温度的关系第11页
   ·研究方案,工作特色及难点第11-13页
     ·研究方案第11-12页
     ·工作特色及难点第12-13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13-19页
   ·研究对象概述第13-15页
   ·基本理论第15-17页
     ·分区段炉膛热力计算的理论第15-16页
     ·受热面传热计算第16-17页
   ·建立程序第17-19页
第三章 中间点温度的影响因素第19-29页
   ·概述第19-20页
   ·负荷变化对中间点温度的影响第20-22页
   ·中间点温度与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第22页
   ·中间点温度与省煤器入口水温的关系第22-23页
   ·煤质变化对中间点温度的影响第23-28页
     ·煤质变化对中间点温度影响的理论分析第23-27页
     ·煤质变化对中间点温度影响的实际结果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超临界锅炉比热量控制模型的建立第29-39页
   ·煤水比模型第29-33页
     ·煤水比模型的建立第29-31页
     ·影响煤水比的因素第31-32页
     ·煤水比控制的缺陷第32-33页
   ·超临界锅炉比热量控制模型的提出第33-37页
     ·基本思想第33-34页
     ·简化建模第34-35页
     ·应用第35-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五章 传热特性第39-51页
   ·受热面的布置第39-41页
     ·锅炉参数对受热面布置的影响第39页
     ·汽温调节方式对受热面布置的影响第39-40页
     ·本文研究过热器系统的布置第40-41页
   ·各受热面单位蒸汽吸热量分析第41-47页
     ·工质温升第41-43页
     ·受热面吸热量第43-45页
     ·受热面单位蒸汽吸热量第45-47页
   ·传热系数第47-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结论第51-52页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塑料热解—催化改质实验研究
下一篇:准格尔煤灰粘附机理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