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正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 第7-20页 |
·正相互作用的机理 | 第8-9页 |
·近年来植物正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 | 第9-16页 |
·正相互作用和环境梯度 | 第9-11页 |
·正相互作用和生态位 | 第11-12页 |
·高种群密度下的正密度依赖 | 第12-13页 |
·正相互作用和物种多样性 | 第13-14页 |
·正相互作用与生物入侵 | 第14-15页 |
·正相互作用与保育植物理论 | 第15页 |
·正相互作用的模型研究 | 第15-16页 |
·正相互作用理论的应用 | 第16-17页 |
·正相互作用和生态保护与恢复 | 第16-17页 |
·正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 | 第17页 |
·研究主旨与立意 | 第17-20页 |
2. 物种间正相互作用与竞争对种间特性差异的响应机理 | 第20-29页 |
·模型设计和方法 | 第20-23页 |
·模型基本设置 | 第20-21页 |
·竞争参数设置 | 第21页 |
·正相互作用参数设置 | 第21-22页 |
·模拟环境与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 | 第23-26页 |
·两物种间无竞争排除作用时 | 第23页 |
·两物种间有竞争排除作用时 | 第23页 |
·两物种间竞争排除作用很强时 | 第23-26页 |
·讨论 | 第26-29页 |
3. 高寒草甸金露梅灌丛对冠层下不同植物功能群的正相互作用 | 第29-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实验区自然概况 | 第29页 |
·实验设计及取样方法 | 第29页 |
·植物功能群的划分 | 第29-30页 |
·环境指标的测定 | 第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31-37页 |
·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 第31-32页 |
·地上生物量 RNE值的比较 | 第32-35页 |
·环境指标的比较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4.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