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14页 |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概念界定与度量 | 第15-18页 |
|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概念 | 第15-16页 |
|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度量方法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2-3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 ·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 第22-24页 |
|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 第24-25页 |
|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 | 第25-2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 ·评述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关系 | 第33-55页 |
| ·通货膨胀水平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系 | 第33-43页 |
| ·随机场回归模型与非线性检验 | 第34-37页 |
| ·实证分析 | 第37-43页 |
| ·通货膨胀水平与长期、短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关系 | 第43-54页 |
| ·马尔可夫机制转换的不可观测成分模型 | 第44-50页 |
|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波动溢出”假说与中国数据的检验 | 第55-70页 |
| ·理论与假说提出 | 第56-59页 |
| ·模型方法:BEKK-GARCH 模型简介 | 第59-61页 |
| ·数据处理与样本统计描述 | 第61-63页 |
| ·模型估计结果与假设检验 | 第63-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来源及其经济效应 | 第70-88页 |
| ·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来源分析 | 第70-71页 |
| ·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来源分解 | 第71-79页 |
| ·时变参数-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 | 第73-75页 |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75-79页 |
| ·不同来源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79-85页 |
|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实际经济的影响 | 第79-82页 |
| ·实证检验 | 第82-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 第六章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特征 | 第88-108页 |
| ·通货膨胀持续性度量与来源分析 | 第90-93页 |
| ·通货膨胀持续性定义与度量 | 第90-92页 |
| ·通货膨胀持续性来源分析 | 第92-93页 |
| ·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时变特征 | 第93-95页 |
| ·扩展模型 | 第95-101页 |
| ·标准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 第95-97页 |
| ·有限理性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 第97-101页 |
| ·中国数据的检验 | 第101-106页 |
| ·模型校准 | 第101-104页 |
| ·模型的经济解释与政策含义 | 第104-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 第七章 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降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货币政策框架 | 第108-128页 |
| ·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及其宏观经济绩效 | 第109-111页 |
| ·不完全信息、政策可信性与通货膨胀目标公布 | 第111-121页 |
| ·模型 | 第112-116页 |
| ·模型的推论命题 | 第116-120页 |
| ·结论与启示 | 第120-121页 |
| ·对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方向的思考 | 第121-127页 |
| ·中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缺陷 | 第121-122页 |
| ·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 | 第122-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3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28-130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30-131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31-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4页 |
| 附录 A-E | 第144-149页 |
| 发表论文、科研项目与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第149-151页 |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