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卧底”在心灵深处的“歌谣”--童年经验与刘庆邦小说创作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6-9页
第一章 刘庆邦的童年经验第9-16页
 第一节 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多重关系第9-11页
 第二节 刘庆邦的童年经验第11-16页
  一、对苦难的疼痛体验所形成的悲剧意识第12-13页
  二、在女性绿荫庇护下所形成的柔美气质第13页
  三、成长隐痛中的自卑情结第13-16页
第二章 刘庆邦小说童年经验的表现特点第16-31页
 第一节 儿童视角的运用第16-19页
  一、儿童视角对记忆的表现和体验第16-18页
  二、儿童视角对世界的审视和反抗第18-19页
 第二节 对女性的极大关注第19-24页
  一、母亲形象第20-22页
  二、少女形象第22-24页
 第三节 父亲形象的缺席第24-27页
  一、无父文本第24-25页
  二、父亲淡化第25页
  三、理想中的父亲第25-27页
 第四节 自卑情结的流露第27-31页
第三章 刘庆邦童年经验对其小说价值、风格的影响第31-40页
 第一节 童真美第31-34页
  一、童心美第31-33页
  二、童幻美第33-34页
 第二节 悲剧性第34-40页
  一、"柔美"的感伤——悲剧意识的涛意呈现第35-37页
  二、"酷烈"的伤痛——悲壮情感的直接显露第37-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社会·生命--论朱湘诗歌的人文关怀
下一篇:讽刺的抒情与抒情的讽刺--沈从文和彭家煌乡土小说的抒情与讽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