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口大埋深巷道交岔点围岩稳定性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3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27页 |
·深部巷道交岔点破坏机理 | 第13-15页 |
·巷道顶板结构理论成果 | 第15-17页 |
·深井巷道交岔点围岩控制理论和技术现状 | 第17-22页 |
·深井巷道交岔点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2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 深井巷道交岔点现场观测 | 第30-56页 |
·矿区概况 | 第30-33页 |
·井田总体概况 | 第30-31页 |
·地质特征 | 第31-33页 |
·观测现场工程背景 | 第33-34页 |
·观测位置及其概况 | 第34-37页 |
·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37-39页 |
·观测方案 | 第39-42页 |
·观测点布置 | 第39-40页 |
·观测方法 | 第40-42页 |
·观测数据结果 | 第42-53页 |
·测点围岩变形特征 | 第42-49页 |
·交岔点表面变形 | 第49-53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53-56页 |
3 交岔点岩石强度实验 | 第56-64页 |
·岩石试件加工 | 第56-57页 |
·岩石试验 | 第57-62页 |
·岩石实验结论 | 第62-64页 |
·单轴试验结论 | 第62-63页 |
·三轴试验结论 | 第63-64页 |
4 深井巷道交岔点稳定性因素数值模拟 | 第64-94页 |
·FLAC 应用程序 | 第64-66页 |
·FLAC 程序简介 | 第64页 |
·拉格朗日元法介绍 | 第64-66页 |
·交岔点形式对巷道稳定性影响 | 第66-68页 |
·模拟方案 | 第66-67页 |
·模拟结果 | 第67-68页 |
·地质因素对巷道交岔点稳定性影响 | 第68-89页 |
·模拟方案 | 第68-69页 |
·研究因素的确定 | 第69页 |
·埋深对巷道交岔点稳定性的影响 | 第69-77页 |
·岩体强度对巷道交岔点稳定性影响 | 第77-88页 |
·侧压系数对巷道交岔点稳定性影响 | 第88-89页 |
·开挖顺序对巷道交岔点稳定性影响 | 第89-91页 |
·分析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褶曲构造对交岔点变形和破坏影响假说 | 第94-102页 |
·引言 | 第94页 |
·褶曲构造模型假设 | 第94-99页 |
·褶曲构造模型的提出 | 第94-95页 |
·模型形成的基础 | 第95-96页 |
·模型的力学解答 | 第96-99页 |
·分析及结论 | 第99-10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02-106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建议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作者简历 | 第110-11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