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 ·城市灰尘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第12-14页 |
| ·采样技术的发展 | 第14页 |
| ·城市灰尘理化性质 | 第14-17页 |
| ·城市灰尘污染的判源分析 | 第17-18页 |
| ·城市灰尘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 第18-19页 |
| ·城市灰尘生物效应 | 第19页 |
| ·城市灰尘环境质量评价 | 第19-20页 |
| ·城市灰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2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第23-3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 ·研究区选择与研究对象界定 | 第24-26页 |
| ·研究区选择 | 第25页 |
| ·城市灰尘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 ·样品采集与置备 | 第26-28页 |
| ·样品采集 | 第26-28页 |
| ·样品置备 | 第28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 ·灰尘量测定 | 第28-29页 |
| ·pH值测定 | 第29页 |
| ·粒度分析 | 第29页 |
| ·总碳的测定 | 第29-30页 |
| ·化学元素的分析与测定 | 第30页 |
| ·数学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第30页 |
| ·空间变异分析理论 | 第30-31页 |
| ·重金属来源解析方法 | 第31页 |
| ·环境质量和生态危害评价 | 第31页 |
| ·应用软件 | 第31-32页 |
| 3 金华市城市灰尘的理化特征 | 第32-75页 |
| ·城市灰尘粒度分布特征 | 第32-48页 |
| ·城市灰尘粒度组成特征 | 第32-35页 |
| ·不同功能区粒径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 ·城市地表灰尘与近地表灰尘的粒度特征 | 第36-40页 |
| ·不同建成时间建筑物上灰尘的粒度特征比较 | 第40-42页 |
| ·城市灰尘粒径的空间变异特征 | 第42-47页 |
| ·城市灰尘粒度的研究意义 | 第47-48页 |
| ·城市灰尘累积量及空间分布 | 第48-50页 |
| ·累积量及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 | 第49-50页 |
| ·城市灰尘pH值 | 第50-53页 |
| ·城市不同功能区灰尘的pH值 | 第51页 |
| ·城区、郊区街道灰尘的pH值 | 第51-52页 |
|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 | 第52-53页 |
| ·城市灰尘碳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53-57页 |
| ·城市灰尘总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5页 |
| ·城市灰尘碳含量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 ·不同建成时间居民区灰尘中碳含量 | 第56-57页 |
| ·城市灰尘元素组成特征 | 第57-75页 |
| ·城市灰尘常量元素组成特征 | 第58-61页 |
| ·城市灰尘稀碱金属铷、铯的分布特征 | 第61-63页 |
| ·城市灰尘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 第63-65页 |
| ·城市灰尘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 第65-75页 |
| 4 金华市城市灰尘的生态环境影响 | 第75-89页 |
| ·城市灰尘来源解析 | 第75-82页 |
| ·FA模型及解析方法 | 第75-77页 |
| ·FA法解析过程 | 第77-82页 |
| ·城市灰尘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 | 第82-89页 |
| ·评价方法 | 第82-83页 |
| ·评价结果 | 第83-89页 |
| 5 结论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 附录1 城市地表灰尘粒度分布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97-98页 |
| 附录2 城市近地表灰尘粒度分布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98-99页 |
| 附录3 城市灰尘重金属相关系数矩阵表 | 第99-10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