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法治疗肺癌发热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恶性肿瘤伴发热常见类型 | 第7页 |
二、治疗恶性肿瘤伴发热意义重大 | 第7-8页 |
三、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伴发热常用方法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一、祖国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第9-10页 |
(一)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 第9页 |
(二) 肺癌概念、病因及辨证分型 | 第9-10页 |
二、肺癌发热与“痰、热、虚”证关系 | 第10-15页 |
(一) 肺癌与热证关系 | 第11页 |
(二) 肺癌发热与虚证关系 | 第11-14页 |
(三) 肺癌发热与痰证关系 | 第14-15页 |
三、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法在肺癌发热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一) 益气养阴法在肺癌发热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二) 清热化痰法在肺癌发热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四、扶正祛邪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伴发热中占有重要地位 | 第18-20页 |
(一) 现代医家对恶性肿瘤邪正关系的认识 | 第18页 |
(二) 治疗恶性肿瘤发热,遵循扶正祛邪大法 | 第18-19页 |
(三) 扶正以补益脾胃为主 | 第19-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29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20-22页 |
(一) 性别分布情况 | 第20页 |
(二) 年龄分布情况 | 第20页 |
(三) 体温分布情况 | 第20页 |
(四) 常见症状分布情况 | 第20-21页 |
(五) 舌脉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第22-23页 |
(一) 病例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二)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3页 |
(三)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3页 |
三、治疗方法 | 第23-24页 |
四、治疗效果小结 | 第24-25页 |
(一)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4页 |
(二)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页 |
(三) 中医症状评价标准 | 第24-25页 |
(四) Karnofsky评分标准 | 第25页 |
五、疗效转归分析 | 第25-27页 |
(一) 治疗后总疗效转归分析 | 第25-26页 |
(二) 治疗前、后体温转归情况分析 | 第26页 |
(三) 治疗前后 Karnofsky评分分析 | 第26-27页 |
(四)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疗效转归分析 | 第27页 |
六、典型病案介绍 | 第27-29页 |
讨论 | 第29-39页 |
一、新世纪恶性肿瘤治疗需要个体化 | 第30页 |
二、中医药治疗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30-33页 |
(一) 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内容 | 第30-31页 |
(二) 中医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第31-32页 |
(三) 中医扶正祛邪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第32-33页 |
三、方解 | 第33-34页 |
四、现代药理作用 | 第34-38页 |
五、存在问题与不足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