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究--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为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第10-11页
 (二)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三)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一、理想与现实: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第16-23页
 (一) 诚实守信与德性滑坡:教育的要求与现实的反差第16-20页
  1. 诚实守信:教育的要求第16-17页
  2. 德性滑坡:现实的呈现第17-19页
  3. 抉择失信:现实的反差抵消教育的要求第19-20页
 (二) 追求诚信与淡化诚信:学校教育与家庭影响的不同步第20-23页
  1. 追求诚信:大学教育目标第20-21页
  2. 淡化诚信:家庭教育的影响第21-22页
  3. 养成失信:家庭的负面影响抵消学校教育第22-23页
二、必然与偶然: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第23-35页
 (一) 需求正确与否: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内在发展第23-30页
  1. 诚信:大学生发展的正确需求第23-25页
  2. 失信:大学生的不正确需求第25-29页
  3. 失信的存在:不正确需求未得到改变第29-30页
 (二) 诚信抉择与否: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经验的判断第30-33页
  1. 抉择诚信:教育要求第30-32页
  2. 现实经验:失信得利第32页
  3. 选择失信:个人经验的局限第32-33页
 (三) 诚信实现与否: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精神的要求第33-35页
三、主体与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第35-43页
 (一) 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受教育者诚信发生的基础第35-38页
  1.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求和谐第35-36页
  2.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存在不和谐第36-38页
  3. 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引发学生对老师观点的排斥第38页
 (二) 客体对主体的认同:受教育者诚信确立的条件第38-43页
  1. 教育要求教育者诚信第38-39页
  2. 高校的不诚信第39-41页
  3. 教育者的不诚信引发了受教育者的不诚信第41-43页
四、现实与理想:教育者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第43-50页
 (一) 认识的偏差:教育者与教育要求之间的距离第43-46页
  1. 教育者教育目标和方式不合理第43-44页
  2. 教育内容认识上的偏差第44-45页
  3. 教育者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45-46页
 (二) 人格分裂:教育者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第46-50页
  1. 教育要求教育者表里如一第46-47页
  2. 教育者人格的分裂第47-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以江西余干大塘渔村变迁为例
下一篇: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