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与生命教育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一、生死观教育——生命教育的关键第11-17页
 (一) 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涵第11-14页
  1. 生死观教育的目的是人生观教育第12-13页
  2. 死亡教育是生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第13-14页
 (二) 生死观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关键第14-17页
  1. 生命教育的缘起与发展第14-15页
  2. 生死观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关键第15-17页
二、当代大学生生死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17-29页
 (一)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与生命教育调查状况及分析第17-19页
  1、生死态度与生死教育现状第17-18页
  2、对生活、学习、就业现状的满意程度第18页
  3、道德认识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第18-19页
 (二) 当代大学生生死认识上的偏差第19-21页
  1. 生死意义缺失第19-20页
  2. 生死观念模糊第20页
  3. 生死事务失措第20-21页
 (三)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产生偏差的原因第21-29页
  1.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生死观的影响第21-22页
  2. 社会上不良生死价值观的影响第22-23页
  3. 学校生死观教育的薄弱第23-29页
三、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第29-37页
 (一) 以生命三重性为基础的生命观教育第29-30页
 (二) 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第30-31页
 (三) 立足生死需要的主体性的道德观教育第31-32页
 (四) 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的事业观教育第32-33页
 (五) 立足生死需要的情爱教育第33-35页
 (六) 生死观观照下的幸福教育第35-37页
四、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第37-45页
 (一) 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应把握的基本原则第37-39页
  1. 主体性原则第37页
  2. 快乐与幸福原则第37-38页
  3. 大众化原则第38页
  4.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渗透的原则第38-39页
 (二) 当代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实施途径第39-45页
  1. 开设专门的生死观教育课程第39页
  2. 当前大学生所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成为进行生死观教育的重要桥梁第39-40页
  3. 心理教育是生死观教育的重要途径第40-41页
  4. 实践途径强化生死观教育效果第41页
  5. 审美教育提升生死观教育的境界第41-42页
  6、情感培育丰富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涵第42-43页
  7. 传统文化教育奠定大学生生死观的文化之根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 (一)第48-51页
附录 (二)第51-5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52-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