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泥泥炭藓泥炭记录的沼泽地表湿度变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植物大化石研究进展 | 第8-9页 |
·腐殖化度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3-17页 |
·地貌 | 第16页 |
·气候 | 第16页 |
·水文 | 第16页 |
·土壤 | 第16页 |
·植被 | 第16-17页 |
·取样方法与剖面描述 | 第17页 |
·取样方法 | 第17页 |
·剖面描述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植物大化石分析 | 第17-18页 |
·腐殖化度的测定 | 第18页 |
·烧失量(LOI)的测定 | 第18-19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33页 |
·哈泥泥炭沼泽表层泥炭中各代用指标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表层贫营养泥炭中植物大化石的分布特征 | 第19-20页 |
·表层贫营养泥炭中腐殖化度的剖面变化 | 第20-23页 |
·表层贫营养泥炭中烧失量的剖面变化 | 第23-25页 |
·植物大化石数据的除趋势对应分析 | 第25-27页 |
·哈泥泥炭沼泽表层泥炭揭示的沼泽地表湿度的变化 | 第27-33页 |
·三种代指标共同揭示的沼泽地表湿度 | 第27-31页 |
·哈泥沼泽地表湿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探讨 | 第31-33页 |
4. 主要结论、贡献与不足 | 第33-35页 |
·主要结论 | 第33-34页 |
·贡献与不足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图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