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透明性的形式逻辑与表现手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结构与方法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透明性概念及发展 | 第13-31页 |
·起源——立体主义绘画与现代主义建筑 | 第13-18页 |
·冲击——现代主义危机与当代审美变异 | 第18-20页 |
·挑战——泛媒介化的建筑与信息化时代 | 第20-24页 |
·建筑作为媒介 | 第20-22页 |
·城市地理定位信息 | 第22页 |
·功能性质定位信息 | 第22-23页 |
·历史技术定位信息 | 第23页 |
·社会文化定位信息 | 第23页 |
·情感营造定位信息 | 第23-24页 |
·机遇——心理诉求与视觉体验 | 第24-26页 |
·窥视欲与探险欲带来的心理诉求 | 第24-25页 |
·透明的语义隐喻带来的社会效应 | 第25-26页 |
·手段——集体的原型记忆与空间营造手段 | 第26-31页 |
·集体记忆与城市类型 | 第26-27页 |
·创造原点与原型理论 | 第27-28页 |
·空间体验与场所精神 | 第28-29页 |
·空间营造与建构逻辑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物理透明性的表现手法研究 | 第31-60页 |
·物理透明与表皮——当代建筑的思考 | 第31-32页 |
·幕墙表情——表皮是功能 | 第32-35页 |
·无机透层——外部剪影与静谧的乌托邦 | 第35-38页 |
·形式原型 | 第35页 |
·建构逻辑 | 第35-38页 |
·编织结构——经纬交错赋予质感与光影纹理 | 第38-41页 |
·形式原型 | 第38页 |
·建构逻辑 | 第38-41页 |
·膜与织物——轻便表皮与柔软遮蔽物 | 第41-44页 |
·形式原型 | 第41-42页 |
·建构逻辑 | 第42-44页 |
·空气介质——运动粒子作为环境的媒介 | 第44-50页 |
·形式原型 | 第44-45页 |
·建构逻辑 | 第45-50页 |
·印刷工艺——工业符号化的表情 | 第50-52页 |
·形式原型 | 第50页 |
·建构逻辑 | 第50-52页 |
·丝网过滤——单方向过滤光线的筛子 | 第52-56页 |
·形式原型 | 第52-53页 |
·建构逻辑 | 第53-56页 |
·镜面仿似——双倍仿似与反观现实 | 第56-60页 |
·形式原型 | 第56-57页 |
·建构逻辑 | 第57-60页 |
第四章 现象透明性的表现手法研究 | 第60-87页 |
·现象透明性与结构——当代建筑的思考 | 第60-63页 |
·行为场所——建筑是体验 | 第63-64页 |
·图形叠合——功能的叠合与交通 | 第64-68页 |
·形式原型 | 第64页 |
·建构逻辑 | 第64-68页 |
·倾斜楼板——不平衡感与交流空间 | 第68-71页 |
·形式原型 | 第68-69页 |
·建构逻辑 | 第69-71页 |
·纽结相接——循环界面与内外交流 | 第71-75页 |
·形式原型 | 第71-72页 |
·建构逻辑 | 第72-75页 |
·褶子折叠——系统统一与形式多样 | 第75-78页 |
·形式原型 | 第75-76页 |
·建构逻辑 | 第76-78页 |
·含混分散——分散中心与主观补全 | 第78-83页 |
·形式原型 | 第78页 |
·建构逻辑 | 第78-83页 |
·交互式——人工智能与机械美学 | 第83-87页 |
·形式原型 | 第83-84页 |
·建构逻辑 | 第84-87页 |
第五章 透明性形式逻辑与表现手法的总结与反思 | 第87-93页 |
·当代透明性表达的形式逻辑与表现手法 | 第87-89页 |
·透明性与曝光不当 | 第89-91页 |
·脱离原型的技术崇拜 | 第89-90页 |
·妄自尊大的精英表现 | 第90-91页 |
·透明度与图解程序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