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及其复合剂抗血吸虫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黄芪抗血吸虫作用的初步研究 | 第17-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寄生虫和实验动物来源 | 第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18页 |
·主要试剂及器材 | 第18页 |
·动物实验设计 | 第18页 |
·抗虫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18-19页 |
·鼠血清中抗体的检测 | 第19-20页 |
·鼠血清中IL-6水平测定 | 第20-21页 |
·鼠血清中IL-10水平测定 | 第21页 |
·鼠血清中羟脯氨酸水平测定 | 第21-22页 |
·体外杀早期童虫试验 | 第22-23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3页 |
2 结果 | 第23-29页 |
·虫荷数与虫体发育程度 | 第23-24页 |
·肝卵荷与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值 | 第24-25页 |
·血清中抗成虫抗体和抗虫卵抗体水平 | 第25-26页 |
·血清中白介素-6和白介素-10的水平 | 第26-28页 |
·血清羟脯氨酸的浓度 | 第28-29页 |
·黄芪体外抗早期童虫作用 | 第29页 |
3 讨论 | 第29-33页 |
第二章 黄芪复合剂抗血吸虫效果的实验观察 | 第33-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寄生虫和实验动物来源 | 第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实验动物设计 | 第33-34页 |
·抗虫作用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34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4页 |
2 结果 | 第34-37页 |
·虫荷与减虫率 | 第34-35页 |
·肝卵减少率 | 第35-36页 |
·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值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综述 | 第4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