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言 | 第9-19页 |
·晋东南文物建筑概述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晋东南文物建筑概述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12页 |
·晋东南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情况 | 第12页 |
·研究对象及技术支撑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晋东南地区 | 第13-14页 |
·文物建筑 | 第14-15页 |
·不同环境背景 | 第15页 |
·保护规划相关定义 | 第15-17页 |
·研究的主要框架 | 第17-19页 |
2 晋东南文物建筑解析 | 第19-29页 |
·文物建筑分布 | 第19-21页 |
·晋东南文物建筑保存原因分析 | 第19页 |
·现存分布 | 第19-21页 |
·文物建筑本体介绍 | 第21-27页 |
·文物建筑价值 | 第21-22页 |
·文物建筑现存状况 | 第22-26页 |
·文物建筑本体破坏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不同环境背景下晋东南文物建筑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43页 |
·城镇环境下文物建筑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城镇环境背景特点 | 第29-30页 |
·城镇环境下文物建筑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乡村环境下文物建筑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乡村环境背景特点及庙宇空间位置演变 | 第34-35页 |
·乡村环境下文物建筑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山野环境下文物建筑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山野环境背景特点 | 第38-39页 |
·山野环境下文物建筑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不同环境背景下文物建筑保护规划对策研究 | 第43-61页 |
·文物保护规划对策的制定原则、内容及方法 | 第43-48页 |
·文物保护规划对策的制定原则 | 第43-44页 |
·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 | 第44-45页 |
·文物保护规划的特点 | 第45-46页 |
·文物保护规划的方法 | 第46-48页 |
·不同环境背景下文物建筑周边环境整治措施 | 第48-58页 |
·不同环境背景下文物建筑保护区划划定 | 第49-52页 |
·城镇环境背景下文物建筑外部环境整治措施 | 第52-55页 |
·乡村环境背景下文物建筑外部环境整治措施 | 第55-57页 |
·山野环境背景下文物建筑外部环境整治措施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5 管理利用对策及其他 | 第61-69页 |
·管理对策 | 第61-63页 |
·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 第61页 |
·健全保护机构,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 | 第61-62页 |
·科学高科技建档,完善登录制度 | 第62页 |
·保护经费 | 第62-63页 |
·利用与展示对策 | 第63-65页 |
·调整文物建筑功能分区 | 第64页 |
·新建配套服务设施 | 第64页 |
·先进的展示手段,科学的展示方法 | 第64页 |
·游客容量控制 | 第64-65页 |
·其它建议 | 第65页 |
·文物建筑修缮原则及措施 | 第65-66页 |
·文物建筑修缮原则 | 第65-66页 |
·文物建筑保护措施 | 第66页 |
·相关规划的衔接 | 第66-68页 |
·与总体规划的衔接 | 第66-67页 |
·相关规划与本规划相互协调 | 第67页 |
·保护修缮设计与本规划的衔接 | 第67页 |
·其它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 | 第69-71页 |
·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前景方向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Ⅰ 现场调研表 | 第75-78页 |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工程实践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