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总述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相关的国际与国内理论背景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相关的国内理论与现实背景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8页 |
·预备知识 | 第18-26页 |
·相关概念 | 第18-26页 |
2 殿前西区整体研究 | 第26-88页 |
·殿前西区概念、界限及内容 | 第26-32页 |
·殿前区的概念、范围与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殿前西区的范围、其界限与内容 | 第28-30页 |
·殿前西区干涉区的概念、其范围与界限 | 第30-32页 |
·唐大明宫殿前西区遗址总论 | 第32-45页 |
·格局类,或遗址环境类 | 第32-34页 |
·殿、堂、门遗址类 | 第34-40页 |
·宫墙(城墙)类 | 第40-42页 |
·场院遗址类 | 第42-44页 |
·沟渠遗址类 | 第44-45页 |
·殿前西区历史概况与历史文献研究 | 第45-69页 |
·大明宫区域历史沿革概述 | 第46-47页 |
·大明宫历史沿革 | 第47-51页 |
·唐大明宫及其殿前西区遗址历史文献研究 | 第51-69页 |
·本节小结 | 第69页 |
·殿前西区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回顾 | 第69-73页 |
·唐大明宫遗址考古概述 | 第69-71页 |
·殿前西区唐大明宫遗址考古研究 | 第71-73页 |
·本节小结 | 第73页 |
·殿前西区保护历程回顾 | 第73-78页 |
·唐大明宫保护历程概要 | 第73-76页 |
·殿前西区保护历程研究 | 第76-78页 |
·作为大明宫遗址的殿前西区的价值研究 | 第78-81页 |
·唐大明宫遗址价值概述 | 第78-80页 |
·作为唐大明宫遗址殿前西区的殿前西区价值概述 | 第80-81页 |
·殿前西区现状研究,其现状评价 | 第81-83页 |
·殿前西区遗址本体现状概论与评价 | 第81页 |
·殿前西区遗址环境现状概论与评价 | 第81-82页 |
·殿前西区现实现状概论 | 第82-83页 |
·殿前西区现状评价 | 第83页 |
·保护殿前西区的面临的问题及其核心问题 | 第83-86页 |
·从遗址保护角度谈保护殿前西区面临的问题 | 第83-84页 |
·从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角度谈保护殿前西区面临的问题 | 第84-85页 |
·从遗址公园建设保护角度谈保护殿前西区面临的问题 | 第85页 |
·从城市记忆保留角度谈保护殿前西区面临的问题 | 第85-86页 |
·从城市发展角度谈保护殿前西区面临的问题 | 第86页 |
·保护殿前西区的核心问题综述 | 第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3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附着物研究 | 第88-146页 |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附着物的历史沿革研究 | 第88-104页 |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沿革综述 | 第88页 |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历史附着物变革研究 | 第88-103页 |
·本节小结 | 第103-104页 |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附着物调查研究 | 第104-142页 |
·预备知识 | 第104页 |
·调查研究概论 | 第104-107页 |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附着物调查研究 | 第107-134页 |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附着物拆迁历程调查研究 | 第134-135页 |
·现状建筑调研总结 | 第135-141页 |
·本节小结 | 第141-142页 |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附着物的评价 | 第142-144页 |
·全面拆迁前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附着物评价 | 第142-143页 |
·全面拆迁后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附着物评价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4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建筑与唐大明宫遗址关系研究 | 第146-154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与遗址保护关系研究 | 第146-149页 |
·自然破坏因素与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关系研究 | 第146-148页 |
·人为破坏因素与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关系研究 | 第148-149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与遗址展示关系研究 | 第149-150页 |
·遗址展示原则回顾 | 第149页 |
·基于遗址展示原则的近现代历史建筑研究 | 第149-150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与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关系研究 | 第150-151页 |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原则回顾 | 第150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与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关系研究 | 第150-151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与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关系研究 | 第151-152页 |
·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建设原则回顾 | 第151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与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关系研究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4页 |
5 殿前西区近现代遗产与唐大明宫遗产的关系研究 | 第154-160页 |
·不同文化遗产认知宽度下双遗产的关系研究 | 第154-156页 |
·极窄认知宽度下双遗产关系概述 | 第154-155页 |
·较宽认知宽度下双遗产关系概述 | 第155-156页 |
·国际先进理念认知宽度下双遗产关系概述 | 第156页 |
·殿前西区双遗产的价值异同研究 | 第156-158页 |
·殿前西区双遗产价值共同点概述 | 第156-157页 |
·殿前西区双遗产价值不同点概述 | 第157-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6 殿前西区近现代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 第160-214页 |
·国际国内相关理论与现实经验研究 | 第160-169页 |
·国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0-167页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7页 |
·国内相关现实经验研究 | 第167-169页 |
·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更新原则研究 | 第169-171页 |
·唐大明宫保护规划研究 | 第169-170页 |
·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及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研究 | 第170页 |
·更新原则小结 | 第170-171页 |
·近现代历史区域评价模型研究 | 第171-175页 |
·区域评价模型总论 | 第171页 |
·区域评价模型构架研究 | 第171-175页 |
·区域评价结论 | 第175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遴选模型研究 | 第175-194页 |
·遴选模型总论 | 第175-180页 |
·遴选模型构架研究 | 第180-188页 |
·遴选模型逆向评估模型研究 | 第188页 |
·遴选模型实施与其逆向评估实施 | 第188-194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改建更新模型研究 | 第194-211页 |
·改建更新模型总论 | 第194-198页 |
·改建更新模型构架说明 | 第198-201页 |
·改建更新模型实施 | 第201-208页 |
·基于改建更新方式评价(b_σ~i)的建筑改建更新方式可能性探讨 | 第208-210页 |
·基于改建更新时段评价(b_τ~i)的建筑改建更新时段可能性探讨 | 第210-211页 |
·动态改建更新模型实施 | 第211页 |
·棚户区评价模型 | 第211-213页 |
·棚户区评价模型总论 | 第211-212页 |
·棚户区评价模型框架研究 | 第212页 |
·棚户区评价模型实施 | 第212-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213-214页 |
7 殿前西区保护方案初探 | 第214-234页 |
·遗址保护规划 | 第214-219页 |
·遗址保护原则 | 第214-217页 |
·遗址保护内容 | 第217-218页 |
·遗址保护规划方案 | 第218-219页 |
·遗址展示规划 | 第219-221页 |
·遗址展示原则 | 第219-220页 |
·遗址展示规划方案 | 第220-221页 |
·近现代遗产保护与展示规划 | 第221-223页 |
·近现代遗产保护与展示总则 | 第221页 |
·近现代遗产保护内容 | 第221-222页 |
·近现代遗产展示内容 | 第222页 |
·近现代遗产保护与展示方法 | 第222-223页 |
·近现代遗产保护与展示方案 | 第223页 |
·景观规划、绿化种植规划 | 第223-224页 |
·景观规划、绿化种植规划原则 | 第223-224页 |
·景观种植规划方案 | 第224页 |
·道路交通规划 | 第224-229页 |
·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 第224-226页 |
·道路交通规划内容 | 第226-227页 |
·道路交通规划方案 | 第227-229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改造更新 | 第229-230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改造更新原则 | 第229-230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改造更新实施 | 第230页 |
·近现代历史建筑改造更新方案 | 第230页 |
·试论殿前西区分期保护展示规划 | 第230-232页 |
·分期保护展示原则 | 第230-232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234页 |
8 总结 | 第234-236页 |
9 致谢 | 第236-238页 |
10 参考文献 | 第238-242页 |
11 图表公式目录 | 第242-260页 |
12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60-262页 |
13 附录 | 第262-627页 |
附录一: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建筑现状及调研表(样表) | 第264-296页 |
附录二:殿前西区第一次评估模型 | 第296-326页 |
附录三:殿前西区历史区域评价模型 | 第326-446页 |
附录四: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建筑遴选模型 | 第446-514页 |
附录五:殿前西区近现代历史建筑改建更新模型 | 第514-550页 |
附录六:殿前西区棚户建筑评价模型 | 第550-562页 |
附录七:殿前西区近现代沿革考 | 第562-568页 |
附录八:殿前西区遗址文献考 | 第568-622页 |
西朝堂 | 第568-570页 |
建福门 | 第570-582页 |
兴安门 | 第582-598页 |
光范门 | 第598-610页 |
百官待漏院 | 第610-611页 |
右金吾仗院 | 第611-622页 |
附录九:Snuma Space Simulation Environment(3SE)辑要 | 第622-6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