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检测 | 第9页 |
·微卫星标记的突变 | 第9-10页 |
·微卫星 DNA的突变模型 | 第10-11页 |
·微卫星标记的应用 | 第11-12页 |
·遗传多样性(Population diversity)分析 | 第11页 |
·遗传结构(Population structure)分析 | 第11页 |
·基因流(Geneflow)分析 | 第11-12页 |
·微卫星标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翼手类动物简介 | 第13-14页 |
·微卫星变异分析在蝙蝠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小黄蝠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 第17-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主要耗材 | 第1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的制备 | 第18页 |
·DNA的提取 | 第18页 |
·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 第18-21页 |
·多态性检测 | 第21页 |
·结果 | 第21-26页 |
·样品 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酶切富集结果 | 第22-23页 |
·杂交洗脱结果 | 第23-24页 |
·文库筛选及检测结果 | 第24-26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国大陆和印度地区犬蝠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27-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样品采集 | 第27-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36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2-34页 |
·种群遗传分化分析 | 第34页 |
·因子相关分析(FCA) | 第34-35页 |
·距离隔离模式分析 | 第35-36页 |
·UPGMA系统树的重建 | 第3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