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第19-21页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4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 | 第26-52页 |
·AS 自组织特性研究 | 第26-34页 |
·自组织概念 | 第26-27页 |
·AS 级拓扑及特征参数 | 第27-28页 |
·AS 自组织形态 | 第28-33页 |
·未来预测 | 第33-34页 |
·域间路由协议安全研究 | 第34-42页 |
·BGP 威胁模型 | 第34-37页 |
·域间路由协议安全机制 | 第37-41页 |
·域间路由安全协议部署 | 第41-42页 |
·域间路由安全其他相关研究 | 第42-49页 |
·认证机制与信任模型 | 第42-48页 |
·域间路由稳定性研究 | 第48-49页 |
·域间路由系统协同机制 | 第49页 |
·新型域间路由体系结构研究 | 第49-52页 |
第三章 域间路由系统中AS 联盟机理研究 | 第52-66页 |
·AS 特征属性 | 第52-56页 |
·AS 联盟概念 | 第56-58页 |
·AS 联盟生成和演化 | 第58-62页 |
·AS 联盟的演化机制 | 第58-61页 |
·AS 联盟在BGP 中的实现机制 | 第61-62页 |
·AS 联盟的组织形态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面向AS 联盟的域间路由安全机制研究 | 第66-96页 |
·模型结构与关系 | 第66-67页 |
·面向AS 联盟的分布式资源认证机制(DRCM) | 第67-72页 |
·DRCM 机制基本思想 | 第67页 |
·DRCM 机制结构 | 第67-68页 |
·认证机制 | 第68-71页 |
·与现有方法的对比 | 第71-72页 |
·面向AS 联盟的转换者信任模型(TTM) | 第72-77页 |
·TTM 模型基本思想 | 第72页 |
·TTM 模型结构 | 第72-73页 |
·TTM 模型验证 | 第73-74页 |
·与现有方法的对比 | 第74-77页 |
·面向AS 联盟的前缀冲突检测与消解框架(PCDARF) | 第77-89页 |
·PCDRAF 框架基本思想 | 第77页 |
·PCDARF 框架结构 | 第77-78页 |
·基于使用空间的前缀冲突检测规则(UPCDR) | 第78-83页 |
·三阶段前缀冲突消解算法(T-PCRA) | 第83-88页 |
·与现有方法的对比 | 第88-89页 |
·基于联盟关系表的路由稳定算法(ARL-RSA) | 第89-94页 |
·ARL-RSA 算法基本思想 | 第89页 |
·ARL-RSA 算法描述 | 第89-92页 |
·ARL-RSA 算法分析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面向AS 联盟的BGP 安全扩展研究 | 第96-110页 |
·SE-BGP 设计原则和目标 | 第96-98页 |
·基本思想 | 第96-97页 |
·设计目标 | 第97-98页 |
·SE-BGP 模型及工作原理 | 第98页 |
·BGP 协议扩展 | 第98-106页 |
·属性扩展 | 第98-101页 |
·路由算法扩展 | 第101-106页 |
·路由器配置扩展 | 第106页 |
·SE-BGP 的验证与分析 | 第106-109页 |
·有效性验证 | 第106-108页 |
·可行性验证 | 第108-109页 |
·可扩展性分析 | 第109页 |
·可部署性分析 | 第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安全扩展BGP 协议(SE-BGP)实现技术研究 | 第110-132页 |
·软件平台 | 第110-111页 |
·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110-111页 |
·MRT 特点分析 | 第111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111-114页 |
·功能模块 | 第111-112页 |
·数据流程 | 第112-113页 |
·代码目录结构 | 第113-114页 |
·关键设计 | 第114-117页 |
·路由器的配置 | 第114-116页 |
·路由验证的实现 | 第116-117页 |
·SE-BGP 的测试 | 第117-128页 |
·测试目的 | 第117页 |
·测试方法 | 第117-119页 |
·配置文件 | 第119-123页 |
·测试案例 | 第123页 |
·测试结果 | 第123-128页 |
·性能测试评估 | 第128-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32-136页 |
·研究总结 | 第132-133页 |
·研究展望 | 第133-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