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研究工作的工程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工作历史及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风场建模的理论背景 | 第14-39页 |
·大气动力学相关理论 | 第14-21页 |
·大气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 第15-16页 |
·大气运动的尺度分析及近似 | 第16-18页 |
·空气的地转运动和非地转运动 | 第18-21页 |
·大气的分层和结构 | 第21-26页 |
·大气边界层 | 第21-25页 |
·自由大气层 | 第25-26页 |
·风的时空变化 | 第26-31页 |
·季节纬度变化 | 第26-28页 |
·昼夜变化 | 第28-31页 |
·风切变和阵风 | 第31-35页 |
·风切变 | 第31-33页 |
·阵风 | 第33-35页 |
·大气紊流 | 第35-39页 |
·大气紊流的基本假设 | 第35-36页 |
·Dryden紊流模型和Von Karman模型比较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大气风场模型 | 第39-61页 |
·平均风模型 | 第40-43页 |
·大气层中平均风廓线 | 第40-42页 |
·平均风的时空变化 | 第42-43页 |
·风切变工程化模型 | 第43-49页 |
·微下冲气流模型 | 第44-46页 |
·低空急流模型 | 第46-47页 |
·锋面流动模型 | 第47-49页 |
·阵风模型 | 第49-51页 |
·大气紊流模型 | 第51-60页 |
·白色噪声信号的生成 | 第52-53页 |
·Dryden模型的相关函数 | 第53-55页 |
·成形滤波器参数的确定 | 第55-56页 |
·大气紊流信号序列的生成 | 第56-58页 |
·仿真结果的生成和检验 | 第58-60页 |
·模型的复合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大气风场中的飞行器运动模型 | 第61-73页 |
·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 | 第61-63页 |
·风对飞行器运动的影响 | 第63-67页 |
·质心风速的对飞行器运动的影响 | 第63-65页 |
·风梯度的气动效应 | 第65-67页 |
·风场中飞行器的运动方程 | 第67-71页 |
·弹道导弹的飞行轨道的分段 | 第67-68页 |
·风场中再入段空间弹道方程 | 第68-71页 |
·弹道方程的求解 | 第71-73页 |
第五章 风场模型在弹道计算中的应用 | 第73-92页 |
·弹道方程自由度的选取 | 第73-80页 |
·无风条件下弹道的变化 | 第74-76页 |
·常值风条件下弹道参数的变化 | 第76-78页 |
·常值风对弹道参数的影响 | 第78-80页 |
·脉动风场对弹道的影响 | 第80-84页 |
·弹道曲线 | 第81-83页 |
·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急流对弹道的影响 | 第84-88页 |
·弹道曲线 | 第85-87页 |
·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微下冲气流场对弹道的影响 | 第88-92页 |
·弹道曲线 | 第89-90页 |
·结果分析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