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原位降解研究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20页
第一章 引言第20-23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2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3-51页
   ·概述第23-24页
   ·有机氯农药DDT的化学结构第24-25页
   ·有机氯农药DDT的理化性质第25页
   ·有机氯农药DDT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第25-28页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特点第28页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8-50页
     ·物理修复方法第29-34页
     ·化学修复方法第34-40页
     ·生物修复方法第40-45页
     ·联合修复技术第45-50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拟定的技术路线第50-51页
第三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分析方法第51-60页
   ·实验材料第51-53页
     ·实验材料第51-52页
     ·供试作物的选择第52页
     ·农药类型选择和加入量的确定第52-53页
     ·仪器和装置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54页
     ·盆栽实验实验方法的确定第53-54页
     ·土柱淋溶试验方法的确定第54页
     ·土壤渗出液的制备第54页
   ·分析方法第54-60页
     ·土壤中DDT的分析方法第54-55页
     ·植物中DDT的分析方法第55页
     ·土壤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第55页
     ·土壤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第55-57页
     ·土壤中TiO_2含量的测定方法第57-60页
第四章 影响土壤对纳米TiO_2吸附性能的因素研究第60-68页
   ·实验设计和处理方案第60-61页
   ·淋溶水量和淋溶水强度对TiO_2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第61-63页
   ·加入不同的外源物质对土壤吸附纳米TiO_2的影响第63-67页
     ·DOM加入量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第63-64页
     ·膨润土加入量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第64-65页
     ·麦秸加入量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第65-66页
     ·不同外源物质对土壤吸附TiO_2量的影响结果比较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土壤渗出液中DDT的研究第68-74页
   ·TiO_2光催化降解机理第68-69页
   ·实验设计和处理方案第69-7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0-73页
     ·不同的添加物质对土壤渗出液中DDT降解效果的影响第70-71页
     ·各实验条件下土壤渗出液中DDT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71-72页
     ·光照时间对纳米TiO_2在土壤中光催化作用的影响第72-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光催化降解表土层中DDT的影响因素研究第74-86页
   ·实验设计和处理方案第75-77页
     ·环境因子对土壤中DDT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第75-76页
     ·不同外源物质对表土层中DDT光催化过程的影响第76-7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7-85页
     ·土壤水分含量对DDT光解效果的影响第77-79页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对DDT光解效果的影响第79-80页
     ·紫外照射条件下,土壤pH值对光解的影响第80-81页
     ·投加外源物质对表土层中DDT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第81-82页
     ·土层深度对DDT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第82-84页
     ·翻动土壤对土壤中DDT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第84-85页
   ·小结第85-86页
第七章 特异性作物对土壤中DDT降解的诱导作用第86-96页
   ·实验设计和处理方案第86-89页
   ·结果与讨论第89-95页
     ·种植两种作物条件下土壤中DDT含量的动态变化第89-91页
     ·种植喜氯作物和普通作物对DDT的降解作用比较第91-94页
     ·喜氯作物芹菜和普通作物油菜的扫描电镜(ESEM)照片比较第94-95页
   ·小结第95-96页
第八章 土壤中DDT的微生物修复过程研究第96-114页
   ·对DDT具有耐性的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第96-98页
     ·实验材料第96-97页
     ·实验步骤第97-98页
     ·对DDT具有特异降解功能白腐真菌的培养放大第98页
   ·对DDT具有特异降解功能白腐真菌的培养放大第98-107页
     ·材料与方法第98-99页
     ·菌株形态观察第99页
     ·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与初步鉴定第99页
     ·菌株最佳生长条件的筛选第99-100页
     ·真菌菌株形态特征第100页
     ·细菌菌株形态特征第100-101页
     ·细菌菌株生理生化特征第101页
     ·最适生长条件的筛选第101-106页
     ·鉴定结论第106-107页
   ·耐性微生物降解DDT的实验方案与步骤第107-108页
     ·实验材料第107页
     ·实验设计方案与步骤第107-108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08-113页
     ·不加有机质时,各菌株对土壤中DDT的降解效果第108-109页
     ·加有机质条件下,各菌株对土壤中DDT的降解效果第109页
     ·各菌株在土壤中的共代谢效果比较第109-113页
   ·小结第113-114页
第九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14-118页
   ·研究结论第114-116页
   ·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接收的论文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附录1:(英文文章)第140-152页
附录2:(英文文章)第152-16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优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下一篇:胶东半岛中全新世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