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27页 |
第二章 熟地黄对慢性温和性应激小鼠的作用 | 第27-46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药品及试剂的配置 | 第28页 |
·慢性温和性应激模型的建立 | 第28页 |
·熟地黄对慢性温和性应激小鼠的作用 | 第28-30页 |
·皮毛状态与行为学指标 | 第28-29页 |
·体重和脏器指数 | 第29页 |
·胃溃疡 | 第29页 |
·氧化指标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42页 |
·熟地黄对慢性温和性应激小鼠皮毛和行为学的影响 | 第31-32页 |
·熟地黄对慢性温和性应激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32-35页 |
·熟地黄对慢性温和性应激小鼠胃溃疡的影响 | 第35页 |
·熟地黄对慢性温和性应激小鼠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35-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第三章 熟地黄抗氧化活性部位的研究 | 第46-56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6页 |
·仪器设备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药品及试剂的配置 | 第47-49页 |
·药品的配置 | 第47-48页 |
·试剂的配置 | 第48-49页 |
·MDA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9页 |
·熟地黄不同部位对Fe~(2+)诱导的体外氧化损伤模型的作用 | 第49-50页 |
·10%肝组织匀浆上清液的制备 | 第49-50页 |
·Fe~(2+)诱导的体外氧化损伤模型的制备及熟地黄不同部位对该模型的影响 | 第50页 |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3页 |
·总的水提物(TWE)的抗氧化作用 | 第51-52页 |
·高分子量部位(HMW)的抗氧化作用 | 第52页 |
·低分子量部位(LMW)的抗氧化作用 | 第52页 |
·极性低分子量部位(PLMW)的抗氧化作用 | 第52-53页 |
·甘露三糖的抗氧化作用 | 第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慢性温和性应激诱发肾虚大鼠模型的研究 | 第56-64页 |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实验动物 | 第5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56页 |
·仪器设备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慢性温和性应激诱发肾虚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慢性温和性应激诱发肾虚模型的评价 | 第57-58页 |
·学习记忆功能检测 | 第57页 |
·体重和血液指标 | 第57-58页 |
·氧化指标和脏器指数 | 第58页 |
·数据处理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62页 |
·慢性温和性应激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第59页 |
·慢性温和性应激对体重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 第59-60页 |
·慢性温和性应激对氧化指标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4-65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