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8年曲阜乡村救灾度荒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9页 |
一、灾情及成因 | 第9-15页 |
1.灾情概述 | 第9-13页 |
(1) 水灾 | 第9-11页 |
(2) 旱灾 | 第11-12页 |
(3) 其他自然灾害 | 第12-13页 |
2.成因 | 第13-15页 |
(1) 气候降雨特点 | 第13-14页 |
(2) 地理特点 | 第14-15页 |
二、灾荒救济体制的新建 | 第15-18页 |
1.方针和政策 | 第15页 |
2.救灾机构的新建和救灾步骤的形成 | 第15-18页 |
(1) 救灾机构的新建 | 第15-16页 |
(2) 救灾步骤的形成 | 第16-18页 |
三、建国初期的救灾举措 | 第18-29页 |
1.未雨绸缪,防灾重于救灾 | 第18-22页 |
(1) 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 第18-19页 |
(2) 政府扶持,发展农业 | 第19-21页 |
(3) 植树造林,防风保土 | 第21-22页 |
2.合理调度,抗灾、救灾有条不紊 | 第22-29页 |
(1) 国家急救,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和安排灾民生活 | 第22-23页 |
(2) 广开门路,大力开展副业生产 | 第23-25页 |
(3) 发扬传统,开展社会互助 | 第25-26页 |
(4) 自己动手,生产自救 | 第26-27页 |
(5) 精神救灾,增加度荒信心 | 第27-29页 |
四、曲阜乡村救济的成效及评价 | 第29-35页 |
1.成效 | 第29-31页 |
2.不足之处 | 第31-33页 |
3.经验教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