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谦与金华朱学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的背景、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2章 元代的学术环境与许谦思想学术的形成 | 第14-22页 |
·元代的学术环境 | 第14-16页 |
·许谦思想学术的形成 | 第16-22页 |
·志圣贤之学 | 第16-17页 |
·思想渊源 | 第17-20页 |
·许谦的著述 | 第20-22页 |
第3章 许谦对朱陆理学思想和会的理学观 | 第22-37页 |
·许谦的“心具天理”的本体论 | 第22-26页 |
·许谦的“格物”与“格心”的认识论 | 第26-30页 |
·许谦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方法论 | 第30-33页 |
·许谦和会朱陆思想的原因及其影响 | 第33-37页 |
·和会朱陆的原因 | 第33-35页 |
·和会朱陆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4章 许谦对金华朱学的发展与传播 | 第37-59页 |
·金华朱学的传承谱系 | 第37-41页 |
·朱熹、黄榦与金华朱学 | 第37-39页 |
·何基、王柏、金履祥之学 | 第39-41页 |
·许谦对金华朱学的传承和发展 | 第41-53页 |
·许谦在天理论上对金华朱学的传承和发展 | 第42-45页 |
·许谦在人性论上对金华朱学的传承和发展 | 第45-47页 |
·许谦的《四书》学 | 第47-53页 |
·许谦的教育活动与金华朱学的传播 | 第53-59页 |
·许谦将金华朱学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 第53-55页 |
·许谦传播金华朱学的影响 | 第55-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